中国科技报 2024年12月09日
[要 闻] 顾方舟:一生做一事 功成不自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感人事迹。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攻克脊髓灰质炎病毒,并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了活疫苗路线。为了验证疫苗的安全性,他不惜让自己的孩子以身试药。在艰苦的条件下,顾方舟带领团队在昆明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将其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顾方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事业,他的“糖丸疫苗”护佑了亿万儿童的健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

👨‍🔬顾方舟临危受命,于1957年带领团队成功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定型,这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为脊灰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结合中国国情,顾方舟审慎判断后,选择了活疫苗路线,并于1959年前往苏联考察疫苗情况,为我国脊灰疫苗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为了迅速大批量生产疫苗,顾方舟带领团队奔赴云南昆明西郊,从“花红洞”起家,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并将其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为了检验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让自己的孩子及实验室同事的孩子率先试用,展现了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科研事业的坚定信念。

🍬顾方舟研制的糖丸疫苗,因其服用方便、效果显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体现了其对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张盖伦

    12月7日,为了纪念“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顾方舟,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生一事——‘人民科学家’顾方舟口述历史分享交流活动”。顾方舟的小女儿顾晓曼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曾经,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多地流行。这种疾病多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且无法治愈。顾方舟是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以下简称“脊灰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他研制的糖丸疫苗,护佑了亿万儿童的健康。

    顾晓曼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其实在父亲离世之后,她才对他所做的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顾晓曼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很忙。读书时,顾晓曼的学校在父亲工作的协和医院附近。她中午去医院食堂打好饭,等父亲开完会一起吃。不过,有时候,顾方舟连饭也顾不上吃。但无论如何,吃饭的这段时间,是难得的亲子时光。

    如果父女俩见不到面,就用文字沟通。顾方舟留下纸条,放在家里,叮嘱女儿吃早餐,询问女儿最近有没有不开心。顾晓曼看到了,再写下回复——这是父女俩独特的沟通方式。

    但在家中,父母都很少提及那段研究脊灰疫苗的艰难岁月,更不怎么谈及自己在消灭脊髓灰质炎上的重要作用。

    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且成功定型。这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

    1959年,在赴苏联考察疫苗情况后,顾方舟发现存在“死”“活”疫苗两条路线。结合中国国情,顾方舟审慎判断后,选择了活疫苗路线。

    第一批试生产的活疫苗需要在人体上检验安全性。在后来的一次节目录制中,顾晓曼和哥哥才知道,原来父亲曾给那时仅一岁的哥哥试药。

    顾方舟曾在口述史中回忆,第一批疫苗出来了,得有几个孩子吃,以检验安全性,“我说我家小东(顾方舟儿子)刚好1960年出生,还不到一岁,符合条件。”

    实验室同事中,有几位也有孩子,有的只有两三岁,他们都给孩子吃了疫苗。

    “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我们搞这一行的,我心里有数。”顾方舟还说,当时觉得,如果他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吃去,这不大仗义。

    几十年后,顾方舟的儿子才知道这段“冒险”。“哥哥知道后,还挺自豪的,觉得为这么伟大的事业作出了贡献。”顾晓曼笑道。

    父亲去世后,从父亲的口述史中,在父亲同事的回忆中,在新闻报道中,顾晓曼对父亲研制脊灰疫苗的难度有了具体的感知。对父亲了解得越多,她对父亲越钦佩。

    有时,顾晓曼也会代入父亲的角色:才30多岁的父亲,作出采用活疫苗的选择,顶住了多么大的压力!在昆明荒山建起实验站,又是多么不容易!

    当年,为了迅速大批量生产疫苗,顾方舟带领团队,不远千里奔赴云南昆明西郊,从一个叫“花红洞”的山洞起家,建立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将其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

    当时,“花红洞”一片荒芜。顾方舟曾说,在这种条件下,要建几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宿舍、动物房,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但既然已经下了这个决心,那就必须建起来。

    选人也非常困难。那么偏僻的地方,大家心里都不愿意去。顾方舟下定决心,带头将老妈、老伴连同孩子接到了山沟里。

    2019年,顾方舟离世。同年,他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现在,大家叫顾方舟“糖丸爷爷”。顾晓曼觉得,如果爸爸知道这个称呼,应该会挺高兴,“因为真的挺契合他的性格”。

    顾晓曼在很多场合讲过父亲,也听过别的科学家后代回忆他们的父母。她感叹,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的爱国和奉献精神,是当下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历史,了解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体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对大家能有一种激励作用吧。”

    对顾晓曼来说,父亲“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的故事,仿佛是穿越时空为自己留下的“纸条”。在父亲离去之后,读到这些“纸条”,顾晓曼觉得,在心灵上离父亲更近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 疫苗 科学家精神 糖丸爷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