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2月08日
俄罗斯食品馆遍地开花,卖的真是纯正俄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许多号称经销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商店兴起,但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不少食品如大列巴、肉肠、奶粉等实为国内厂家生产,标明“俄罗斯风味”,生产商为黑龙江企业,执行国内生产标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商品在俄罗斯可能并不存在,多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这种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存在,当时许多沿海地区销售的所谓进口商品实为国货“出国游”后的翻版。如今,这种套路再次出现,利用消费者对俄罗斯产品的信任,将国内食品改头换面,冒充俄罗斯原产,从而畅销。然而,中国轻工业远超俄罗斯,国产预包装食品成本低廉,而真正进口的俄罗斯食品价格昂贵。俄罗斯部分地区确实拥有高品质的食品工业,但整体布局不完整,食品供应依赖进口。大量标称俄罗斯原产的国产商品涌入市场,可能造成误解,损害俄罗斯商品名誉,甚至引发执法部门的关注。消费者已曝出购买的所谓俄罗斯原产商品品质低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惩假冒伪劣。

🕵️‍♀️许多号称销售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商店,实际上销售的是国内生产的食品,例如大列巴、肉肠和奶粉,这些产品被标注为“俄罗斯风味”,生产商为黑龙江的企业,并执行中国的生产标准。

🪆业内人士透露,许多被标榜为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在俄罗斯本土可能并不存在,它们主要是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偏好而生产的。

🔄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沿海地区销售的所谓进口商品,实际上是国货经过“出国游”后再回国销售的翻版。

🇷🇺利用消费者对俄罗斯产品的信任,一些国内食品被改头换面,冒充成俄罗斯原产商品,从而在中国市场畅销。

🚨已经有消费者反映,他们购买的所谓俄罗斯原产商品质量低劣,既不符合俄罗斯的标准,也不符合中国的食品标准,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惩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有多家号称经销俄罗斯原装进口、纯正俄品的商店在各地开业,还通过社交平台投放流量。这些商店主营商品号称进口自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由中国公司代理进入国内销售渠道。

但记者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食品——例如大列巴、肉肠、奶粉——都是由国内厂家生产,尤其是大列巴和香肠,更多标明为“俄罗斯风味”,商标、生产商都为黑龙江的企业,执行的生产标准也是GB/T 20981

长期从事外贸商品代理的相关人士认为,真正的俄罗斯人可能都没见过这些商品。这些所谓的进口商品,在很多细节上也经不起推敲,部分代理商公司还收到过行政处罚

知名人士透露,把大包粉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水”,回来委托本土工厂生产,变成进口奶粉,来迎合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这种做法从产品生产和标识方面,是没有法律法规上的问题的。不过据他了解,目前中国很多俄罗斯进口的牌子,可能在俄罗斯都没有,更多是定向在中国售卖。

上述外贸从业者称,大家都应该拥有基本的常识,俄罗斯的轻工业远不如中国发达,包括俄罗斯本国的套娃工艺品都是从中国进口,如果这些产品再出口到中国,不如直接到网上“义乌购”划算。

将商品整包出口,在境外改换包装后,重新进口,这种操作在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就很发达,也是当时很多沿海发达地区的中高收入家庭买到的进口原装货的真相。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日本原产、(中国)香港原产、(中国)台湾原产商品,包括食品、日化品,也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挂了个“洋皮”,当然都是智商税的体现。

而今,这种国货“出国游”以后变成俄罗斯“原产”货,然后就具备了独特卖点,只不过是旧有套路的翻版而已。

国内很多消费者对于俄罗斯军工产品有着高度信赖,因为对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印象,从而受到所谓的光环效应影响,认为俄罗斯的食品也应该更好。现在,国内食品改头换面,出口以后改装进口,一举变成所谓的俄罗斯食品,用俄文标识、配图,就能变滞销为畅销,恰恰就迎合了上述消费者的心理需要。

实际上,中国制造无论是在20世纪末还是现在,轻工业发达程度都远远超过俄罗斯,以及周边国家,还有日本、美国、欧洲诸国。这也意味着,国内出产的预包装食品,成本相当低廉,相较之下,进口欧美日以及俄罗斯相同品质的食品,至少不是一般消费者愿意承受的价格。

俄罗斯以及之前的苏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确实形成了非常高品质的食品工业,服务社会中上阶级。俄罗斯很多地方尤其是毗邻粮食主产区、畜牧主产区的城市,本地化的食品供应链运行水平也很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很多有过留俄、旅俄经历的中国人对于俄罗斯食品留有好印象的来源。

但是,从俄罗斯整个国家来看,食品轻工业的布局并不完整,前述较高水平的食品供应,一般仅限于本地供应,供应链链条较短,生产供应总量偏小。因而俄罗斯的食品供应,包括饮料、零食都大大依赖进口——在俄乌冲突升级以后,更是大幅增加了对中国食品的进口。

大量标称俄罗斯原产的国产商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中国消费者推销,在中俄关系紧密,两国民众互动增加的情况下,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而俄罗斯执法部门对于这种实质上盗用俄罗斯原产名义行销、损坏俄罗斯商品名誉的转运商品的做法,显然也不会听之任之。

社交媒体上其实已经不断曝出中国消费者购置标称俄罗斯原产,或俄罗斯风味的“真国货”商品以后,发现其品质尤其低劣,同时不符俄罗斯和中国两国的具体品类食品标准。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履职,加强标称俄罗斯原产或俄罗斯风味的“真国货”商品的抽检,严惩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经营企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俄罗斯进口 国产食品 假冒伪劣 消费欺诈 食品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