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文章里有写,我经常会做一个思维游戏:如果穿越到自己过去的某一年,以现在我的能力,会不会做出跟当年不一样的决策。我当时的决策有什么地方是错的,当时的复盘如果是一叶障目,能力不足,现在的我会不会做的更好?事实上,除此之外,我还会做一些其他的思维训练。那就是代入一些自己没做过的项目中,设立一些问题,思考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人,我会拿出什么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甚至有将来时,不管哪一种,其实都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今天跟 @银冬 聊天的时候,说了一些,想着分享一下,如果大家对其中的某些题目有想法,非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这里需要再次声明,所有的题目的背景都是我瞎想的,之所以要写一些现实的项目名,是方便大家快速构建一个基础背景,不用我再做一堆的背景铺垫。但是这些问题背景与实际项目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半毛钱关系(重要的话需要加粗说三遍)。我思考的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游戏社区方向1)近些年腾讯降本增效,以前功能性的产品现在也要考虑承担一定的商业压力。如果你是掌上英雄联盟的一个成员,现在总监希望你来为掌上英雄联盟构思一些商业化的可能性,并进行小规模落地尝试。你会从什么方向去思考,怎么去落地?2)网易大神社区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主要增长点是短视频,如果现在让你来负责这个部分,你会怎么评估这个短视频模块?单一游戏的短视频模块是否能为社区带来更高的留存?如果可以的话,你要怎么做?3)完美游戏社区一直处于PGC+UGC 的产出模式,可购买的 PGC产出的攻略和同人内容用户消费意愿和传播价值都不高,UGC 内容用户创作意愿又很低。花钱给 UGC,运营负责人又认为 UGC 内容质量差,根本不值得花钱投入。产品进入了一种僵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 西山居的推栏是随着数年前游戏公司自建流量池设立的项目,多年运营下来,内部对于该项目一直充满争议,最纠结的点就是这个产品到底有什么价值。论新增不如去做市场化的社媒,论留存对游戏好像也没什么影响。如果你是推栏负责人,面对这样的内部质疑,你要怎么解释?5)米游社作为国内活跃用户数最高的第二方游戏社区之一(关于这个定义需要翻阅我以前的文章),用户活跃度和内容量都不低,但一直缺少能出圈的内容,在对游戏的新增上没有什么帮助。如果你来负责米游社的运营,你会想出什么方法来为社区的破圈提供思路呢?6)王者营地社区的 discord like 模块中常年只能存活三个房间:1.开黑房 2.cp 房(开黑房的变种)3.水聊房。除此之外其他聊天房都几乎无法存活。如果现在让你来负责这个模块,你要怎么扩展这个模块的多元化属性?7)TAPTAP的社区辐射用户的范围往往都是游戏前和刚进入游戏的用户,一旦用户开始长时间玩一款游戏后,对社区的需求就开始大幅度变弱。一直到用户下次筛选游戏才会重新打开 taptap。如果你是社区运营的负责人,你要如何社区的辐射范围,辐射到“游戏中”这个环节?除了“游戏中”这个环节留存环节外,社区自身是否有做用户增长的可能性呢?8)小黑盒作为国内目前少有的还存活的单机游戏社区,商业化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困境,一直靠卖打折游戏活着。那么小黑盒是否能学习机核的思路搞一个类似于核聚变的展会来扩展收入源呢?如果你来负责这块的商业化,你会怎么想?二、社区方向1)抖音:传统的算法调优主要来源于对于内容数据的打点上报。那可以不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检测用户在刷内容时候的面部表情和视觉追踪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和内容打点双重数据进一步优化算法,让算法更加精确呢?2)小红书:短视频是一定要做的,但是短视频载体这么强势,如何减少其对于图文内容生存空间的积压,避免小红书变成一个纯短视频 app,跟抖音快手挤在一个赛道?图文内容、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现在全都挤在用户的双列信息流里,如何看待这些载体之间的关系?3)微信:如果让你穿越回五年前,腾讯系所有短视频 app 都被抖音快手按在地上打的时候,马哥要求你来负责微信视频号,你会如何从两个庞然大物中破局?别忘了,WXG 一向以产品见长,而不是运营。4)知乎:知乎作为一个老牌图文社区,短视频转型基本宣告失败,图文领域被小红书甩出两个身位,虽然通过小说、教育,把商业化做上去了。可产品的价值反而一直在模糊。如果你是知乎的负责人,你要怎么定义下一个时代的知乎?5)哔哩哔哩:好消息今年终于实现盈利了,坏消息是靠的是单一游戏。当年哔哩哔哩也是靠 FGO 撑起了商业化收入的大半壁江山。游戏行业的铁律就是没有公司可以每款游戏都火爆,赚不赚钱的随机性很强。今年对于哔哩哔哩视频降码率的事情、降低 up 主激励等降本的事情,用户怨言已经不小了。继续降本不太行,那么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 ugc 长视频平台,如何做出普惠性质的扩展创作者收入以及平台收入的方案呢?6)快手:在 2024 年,短剧大概率的收入是要超过电影票房的。那么有没有什么体系能扶持从底部到顶部各级短剧创作者呢?对于顶部 pgc 短剧,是不是可以推出几个类似于《迷雾剧场》这样的品牌?对于底部的短剧,如何发挥做出多元化,看似脏乱差,实则生机勃勃的短剧生态?已经早上八点多了……先写到这里吧,有点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