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警方和香港银行公会宣布将‘可疑账号警示’机制扩展至自动柜员机(ATM),22家参与银行将逐步实施该机制。这意味着,市民在ATM进行转账或存款时,若收款人信息与警方诈骗陷阱搜寻器标记的高危信息吻合,将收到警示提醒。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强防范诈骗,覆盖更多市民的日常转账行为。该机制去年11月推出,已覆盖‘转数快’、网上银行和柜位转账,今年第三季度已发出逾2.4万个警示,有效帮助客户避免诈骗风险。
🤔香港金管局、警方及香港银行公会宣布将‘可疑账号警示’机制扩展至自动柜员机(ATM),覆盖更多市民的日常转账行为。
⚠️若收款人的户口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或转数快识别码与警方诈骗陷阱搜寻器标记的‘高危有伏’信息吻合,客户在ATM进行转账或存款时将收到警示。
📅该机制于去年11月推出,首阶段涵盖‘转数快’识别代号,今年8月扩展至网上银行及柜位转账,目前已覆盖绝大部分市民的日常转账。
📊今年第三季度,当地银行共发出逾2.4万个警示,及时提醒客户取消相关高危转账,有效帮助客户避免诈骗风险。
IT之家 12 月 6 日消息,据香港电台 5 日报道,香港金管局与警方、香港银行公会宣布,将扩展“可疑账号警示”范围至自动柜员机(ATM),22 间参与银行本周日起逐步在自动柜员机实施警示机制,并向客户提供实施详情。

图源 Pexels“可疑账号警示”机制的涵盖范围扩展至银行自动柜员机后,将覆盖绝大部分市民的日常转账。不论客户于银行分行、自动柜员机或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或存款,若收款人的户口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或转数快识别码与警方诈骗陷阱搜寻器“防骗视伏器”内被标记为“高危有伏”的资料吻合,客户将于确认交易前收到警示,提醒其相关诈骗风险。
据IT之家了解,上述警示机制于去年 11 月推出,首阶段涵盖使用“转数快”识别代号进行的资金转账,并于今年 8 月进一步扩展至网上银行及柜位转账。客户进行银行转账时,银行会根据“防骗视伏器”内的资料向客户发出高危警示。当地银行今年第三季度共发出逾 2.4 万个警示,及时提醒客户取消相关高危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