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2024年12月06日
想买混动的先等等,电池马上就要越来越大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混动车,尤其是增程混动车的电池容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理想汽车等品牌开始采用大电池策略并获得市场认可后,其他车企也纷纷跟进,推出续航里程更长的混动车型。文章分析了大电池混动车兴起的背景,包括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加剧、动力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增程路线的优势等因素。此外,文章也探讨了插混车型大电池化的挑战和不同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混动车将朝着大电池方向发展,但小电池、大油箱的路线在部分细分市场仍有生存空间。

🤔 **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续航焦虑加剧,推动混动车市场发展:** 随着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消费者对续航焦虑加深,转向选择油电混合的混动车型成为趋势,PHEV/REEV车型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为混动车大电池化提供条件:** 近年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电池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混动车使用大电池的成本降低,促使车企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

📈 **增程路线优势明显,大电池增程车销量增长迅速:** 增程路线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也不需要研发复杂的发动机系统,成本相对较低,且能提供纯电驾驶体验和较长的续航里程,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 **插混车型大电池化面临挑战:** 插混车型由于发动机和驱动系统体积较大,在设计上难以容纳大容量电池,因此大电池化进程相对缓慢。

🚘 **未来混动车发展趋势:大电池为主,细分市场存在差异化选择:** 尽管大电池混动车成为主流趋势,但小电池、大油箱的路线在10万元以下以及部分追求性能、越野的细分市场仍然存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原创 差评君 2024-12-06 00:01 浙江

我固态电池呢?



有一说一,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混动车的造车理念,是越来越像手机了。


 这不,手机电池刚升完级,现在又搞到车上去了,你看看今年新出的这几家混动车,都开始搞大电池。


2024 款的零跑 C11 ,增程版的电池最大能有 300km 、深蓝 S07 还用上了 3C 超充,最大也搞到了 285km 。。。


虽然跟那些动辄六七百的纯电比是少了点,但要知道,一向搞大电池增程的理想,之前同级别的 L6 最大也就 212 的续航。


 而插混这边,今年新出的腾势 Z9GT ,纯电里程也都快赶上理想 L6 了,吉利家出的 25 款领克 08emp ,纯电续航也都搞到了 245 。


不光新车都出的大电池,同一个型号的理想 L9 ,新款的纯电续航也都从 215 涨到了 280 ,幅度超过 30% 。


行内也有人直接放话确认,比如阿维塔的副总胡成太就说了,增程车的趋势肯定是 “ 大电池小油箱 ” 。


 听起来是不是挺合理的,但差评君我还有暴论:


不只增程车,包括插混在内,大部分混动车的油箱都会越来越小,而电池越来越大。


图源:新能源行业观


就这么说吧,差评君发现混动车,其实带来了新的续航焦虑。


首先咱必须承认,对纯电车,大伙们目前还是挺担心续航的。


麦肯锡《 2024 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 》报告里就说, 2022 年只有 3% 的车主后悔买纯电,而 23 年成了 22% ,这里面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纯电续航和充电问题。


以续航为主的原因使PHEV  /REEV 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图源麦肯锡


不少人也因为里程焦虑才不买纯电,转向买能油能电的混动


但好巧不巧,混动的小电池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焦虑。


去年零跑就在发布会上就公开,他们超过 68% 的用户每天市区通勤都在 50 公里以内,这里面超过 70% 的人都拿纯电跑,一些媒体的调查数据甚至超过 92% 。


 毕竟短途代步又有充电桩,那谁爱加油啊,油多贵。。。


可问题你要是一直搁纯电跑吧,这个续航里程就有点顶不住了。


从去年底到今年 9 月,工信部的《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里有 443 款混动车,这里面超过 92.55% 的车纯电续航都在 200 公里以下,有 25.73% 甚至低于 100 公里。


虽然这 25.73% 的混动车普遍续航都在 45-90 公里,但人家销量还很高。


可哪怕你给它们都算成 100 ,这个续航真要按纯电开,近的可能两三天充一次电,要碰上个离家远的,就得一天一充了,这谁受得了。


充电有时也很难排队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说来也简单,把电池做大些不就好了嘛。


 视角放大到所有混动车你就会发现,搞大电池的混动车人家就是吃得香。比如理想,你再怎么骂它是冰箱彩电奶爸车,可它就是卖的好。


今年前 10 个月理想卖了车 39.3 万辆,同比增长 38.2% ,月销都基本维持在 5 万上下了。


不过,虽然理想是爽了,可为啥别的厂不跟?原因也简单,电池贵啊!


 又要上大电池,又要有冰箱彩电车机啥的,还要给好的售后服务,那一来二去成本能低嘛。要不是看理想的数据,我还真不知道你们有钱人这么多, 30 几万的车都嘎嘎买。。。


所以说做小电池的厂商们,他们也不是故意不给你大的,得加钱。


没办法,电池这玩意现在就是贵,小电池都卖你十多万了,要换大电池不也得加钱才行。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插混车而言,做大电池实际上更难。


主要插混车在设计上跟增程不一样,比起增程器,插混发动机的体积和难度都要更大。


 本身就有研发成本,再加上这套插电驱动系统的体积,让插混车很难塞进去一整块大电池。


而增程车,既不用像特斯拉、蔚来那样投入重金搞基建,也不用研发复杂的发动机系统,现成的国产增程器也不贵。1.5T 成本一万块, 1.2T 三缸版甚至就几千。


这也就使得增程路线的车企们,大把的钱都可以拿来卷用户体验,又纯电质感又没有里程焦虑,那可不就吸引人嘛。


虽说搞大电池确实有难处,但差评君还是肯定的说趋势肯定要变成大电池。


 原因也好说,电池这玩意儿它降价了!


关注动力电池行业的差友估计对这事也熟悉,随着咱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行业对电池的需求大了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刚开始因为供应上的限制,锂电池的原材料不够用,所以电池也跟着贵。


结果到了 2023 年,上游锂材料的生产规模上来了,产量库库涨,再加上动力电池的厂家也开始价格战,一来二去电池价格就开始狂跌了。


这个跌法有多夸张呢,拿去年一年的数据来说, 23 年年初的时候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分别是 1.07 元 /Wh 和 0.96 元 /Wh ;


 结果到了年底就跌到了 0.49 元 /Wh 和 0.43 元 /Wh ,降幅达到 55% 左右,基本上就是腰斩。


到了今年,虽然价格波动没这么大了,但是实际上也还是在缓慢下跌,今年九月份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又下降到了 0.45 元 /Wh 和 0.35 元 /Wh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因为价格限制了大家不能用上大电池混动,现在降价了,厂商们哪能放过这机会啊。


 原先只在 30 万级别才有的大电池增程, 23 年开始也跟着下放了。事实证明,大电池这玩意在 10-20 万的区间里照样招人稀罕。


就说零跑吧,今年 3 月,零跑卖了 14567 辆,同比增长超过 136% ;到了 10 月,一个月时间就卖了 38177 辆,在新势力里稳居第三。


而卖出去的车里, C10 和 C11 这俩大电池增程车占到了 45% ,其中 C11 单月销量都上万了。


要知道, 2022 年零跑的毛利率可是 -15.4% ,还在越卖越亏;


结果乘着电池成本下降的春风,顺势出了增程车以后, 23 年人家毛利率就转正了,现金流也从亏钱变成正的 10.8 亿。


 大家都揶揄它是 “ 摸着理想过河 ”“ 车圈红米 ” ,可你就说这翻身仗成功不成功吧。


而从乘联会这几年的数据上看,虽然今年插混和纯电的涨幅逐渐提升,但最明显的趋势还是大电池增程的受欢迎程度,销量涨幅比前两者之和还要多。


这也就是为啥李想去年 11 月放话称: “ 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挡 PHEV 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 


 当时虽然有不少人喷,但是现在奇瑞吉利不也都开始搞单档了嘛。甚至安聪慧在采访中也表示,未来不排除做增程混动车。


实际上,即便是 20 万以上区间的插混车,现在也在迎难而上,开始搞大电池。


吉利的超级电混,也就是增程插混纯电纯油四合一路线,现在也在想办法把电池往大了搞,开头提到的领克 08emp 就是。


 连隔壁岛国的丰田社长佐藤恒治也坐不住了,说今年要开发纯电续航至少 200 的插混车。


别说造整车的厂商,哪怕是搞动力电池的上游厂家,也开始重视给混动车做大电池这事。


宁德时代今年就出了个混动车专用电池,续航都到了 400km ;还有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今年也在推他家的 800V 混动快充电池。


没办法,大家对 “ 多用电少用油 ” 的需求就是这么真实而迫切,我就是又要很大的纯电续航,又要能加油没里程焦虑,谁对我好我才买谁。


 所以说,未来甭管是插混增程,还是低价高价,实际上都得走大电池这个趋势。消费者就是既要又要,所以厂商你要不是既给又给,你就把握不住消费者的心。


零跑翻身的前事之师已经放那儿了,行业内竞争这么老凶,哈耶克会教大家做人。


不过嘛,话是这么讲,但咱也不是说就宣布了做小电池的都得死,这太绝对了。


 就比如说 10 万左右甚至 10 万以下的市场,哪怕电池再降价,对这部分的影响其实也不会非常大。因为这个区间内,做大电池的成本,跟增加点油箱空间是没法比的。


就比如五代 dmi 续航 2000 公里的秦 L ,跟四代 dmi 的秦 PLUS 相比,油箱就增大了 17 升,但电池包容量还缩了,纯纯的大油箱小电池路线。


而这些车跟同样在这个区间的轩逸朗逸相比,不仅接受门槛低,关键小电池插混人家还能挂绿牌,免购置税,有些地方还不限行,喜欢的人肯定也还是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追求性能、越野的小众赛道,这里面即使用混动车也还是会更倾向于大油箱。


就比如混动版长城坦克 400 Hi4 - T 的纯电续航 105km ,油箱却达到了 70L 。猛士 800 的纯电续航也才 125km ,但油箱达到了 84L ,这玩意还是个增程。。。


所以说,行业的方向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大家的需求决定的。就像关海涛在广州车展上说的,汽车产业链本质上讲的就是供需关系。


 过去卖方市场方向更大一些,合资车卖什么咱们就只能买什么;而现在随着新能源各个品牌快速布局,行业也就逐渐上升成了买方市场,大家的需求是啥厂商们才生产啥。


同样的,因为大家对家用混动的需求多数是大电池,厂商才会推出这类产品;


而伴随着供应链的变化,电池降价成了趋势,能满足需求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两者双向奔赴,就会在行业内形成风潮。


最后,看到这里的差友们,所以你觉得接下来的风潮会是啥呢?


撰文:纳西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McKinsey Greater China:2024北京车展归来谈中国车市的“进化"之路

中汽协&幢车帝:2024年促进汽车消费与用户洞察白皮书

中银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 2024 年中期策略报告

新浪财经:大电池混动,豪华车的中国药方

华经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增程式电动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盖世汽车资讯:越骂越火的增程,明年市场规模或超百万辆

电厂:增程,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在吃的"后悔药

电子工程专辑:增程车的福音? 混动续航超400km,有没有必要?

懂车帝,汽车之家,证券日报网等,部分图源网络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混动车 大电池 增程 续航焦虑 动力电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