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储户反映银行长期收取小额管理费导致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广泛关注。事件起因是储户在一家国有银行存入的215元活期存款,19年后仅剩8元,原因是银行从2006年起每个季度收取3元的小额管理费。小额管理费是指银行对日均余额低于一定标准的账户收取的费用,不同银行标准不一,部分银行已取消。不少储户表示事先未被告知,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有利于银行资源整合,反对者则认为是“雁过拔毛”。律师表示,银行应明确告知储户收费事宜,储户可向开户行核实,若银行未处理可向监管部门投诉。
🤔**银行长期收取小额管理费导致存款减少:** 一储户19年后发现215元存款仅剩8元,原因是银行每个季度收取3元的小额管理费,引发了储户对于银行小额管理费的争议。
💰**小额管理费标准不一,部分银行已取消:** 银行针对日均余额低于一定数额的账户收取小额管理费,不同银行的收费标准和余额标准均存在差异,部分银行已取消了这项收费。
⚠️**储户反映未被告知收费:** 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是在偶然查看时才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扣光,事前银行并未进行通知,引发了对银行是否履行告知义务的质疑。
⚖️**律师建议储户维权:** 律师指出,银行对于增加义务(如收费)必须明确告知储户,储户可向开户行核实,若银行未处理可向监管部门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争议焦点:** 小额管理费的合理性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有利于银行资源整合,反对者认为是变相“雁过拔毛”,对客户不公平。
钱存银行越存越少?“存了19年,215元变8元”。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我在一家国有银行存入的215.16元活期存款在19年后只剩下8.67元,期间从未支取。”家住浙江的左旭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被银行告知,账户里余额减少是因为银行从2006年6月开始按照每个季度收取了3元的小额管理费。
所谓小额管理费,是银行针对日均余额低于一定数额的账户,每月收取一定金额的管理费。据了解,不同银行对于小额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银行将需要收管理费的余额标准划定在了100元到500元、收费标准为每个季度3元。但也有部分银行已取消小额管理费。
在社交平台上,部分网友表示,自己是偶然查看时才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已经被扣光,事前并无通知。有网友甚至表示,“银行卡里哪怕只有1分钱,也会被银行‘扣走’。”
小额管理费的争议一直存在。支持者认为这有利于银行进行资源整合,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客户“雁过拔毛”。那么小额管理费到底能否追回,这项收费是否合理?
“对于免除义务的,银行公告就对储户有效。但对于增加义务的,比如要收费的,一定要进行明确告知。”律师表示,银行储户可向自己开户行核实。若银行未予处理或明确答复,储户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投诉,若违规情况属实,监管部门将会责令该机构整改,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对违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予以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