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进入黄金时代的当下,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出海之路趋于成熟,更在不断谋变。出海趋熟所带来的,不止是从宏观出海意愿到本土化实操的细化,还有如何才能避免“换个战场内卷”的实际解法。
“谋变”的驱动力则在于,2024年,不再是空谈“宏观方法论”的年代。无论是新入局的出海玩家,还是来到竞争下半场的头部企业,都已经迅速投身到了实战之中。生态集结的力量,也瞄准了继续下沉、继续落地的实践经验。
11月18日深圳,36氪WISE2024全球化分论坛邀请了在八个全球活跃市场拥有成功出海案例的企业、投资人、政府产业人士、优质服务商等聚集深圳,分享今年不同行业在每个市场出海的实操经验。
在创冷科技战略发展副总裁贺徐阳看来,面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挑战,我们坚信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以无电制冷技术,实现无需外部电源和制冷剂的零能耗制冷。后续将持续深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将其推广至更广泛的领域,为全球减碳事业贡献力量。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贺徐阳:各位好!首先,我会从公司的业务出发,介绍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然后结合今天的主题,讲述我们在中东市场是如何执行的。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每年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极端气象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团队于2015年与一位生物学家合作,发现即使在撒哈拉大沙漠60-80度的高温环境下,有一种生物——撒哈拉沙漠银蚁,依然能够在沙漠的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经过研究发现,它独特的毛发结构呈三菱型,这样的毛发结构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光,并且能够将热量辐射到外太空。
创冷科技通过融合材料科学、光学和传热学原理,研发出了多组分多尺度纳米颗粒材料。这种材料能够进行高效的太阳光反射和中红外辐射,类比银蚁,实现热量向外太空转移,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效果。
目前,创冷科技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涂料、薄膜、瓷砖、纺织品、车漆等多个领域。主要客户群分布在内地、香港以及海外市场。我们已经申请了十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并且获得了多项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并且,我们的制冷陶瓷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上,同时我们也是香港“产学研1+计划”的入选者。
我们的团队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由曹之胤教授和他的学生朱毅豪博士在2022年共同创立,现在曹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朱博士也是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特约教授。目前主要驻扎在深圳和香港。
创冷科技的技术已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通信、新能源、物流、储能和光伏等多个领域。我们的产品在中东炎热的气候中表现出色,能够实现95%的太阳光反射率和95%的中红外辐射率,有效降低温度。比如薄膜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出色,能够反射99%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同时保持85%的可见光透射率。
我们得以进入中东市场,源于在香港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被中东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EMAAR发现,他们邀请我们参加在迪拜举办的“地产科技挑战赛”,我们荣获金奖。凭借这一成就,我们在中东最大的商场Dubai Mall和阿布扎比的酋长王宫进行了试点,并成功打入中东市场,逐步扩展到更多地区。尽管我们公司自2022年正式运营至今仅两年多,但在中东市场的表现令人鼓舞,中东市场的营收占我们整体营收的10%-15%。
在中东市场,我们通过经销商拓展业务。与丹麦马士基的合作中,我们将产品应用于物流箱表面,使表面温度最高下降了14度,内部温度也下降了7度。我们还积极参与中东的多项活动,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香港官员也视察了我们的项目。2024年,我们与投资人一同亮相Leap活动,展示了我们的产品。
作为初创公司,我们在进入中东市场时面临诸多挑战。在谈判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导致我们签订的第一份经销代理协议条件并不理想。我们的业务覆盖建筑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如果独家代理权涵盖所有领域,但对方收入仅来自建筑领域,我们可能会在下次复盘时考虑取消其独家代理权。
因此,中小企业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不断尝试。只有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后,才能获得更好的条件。
此外,我们的产品还涉及服装领域,我们所有的制冷原理也可以应用在薄膜和服装上。用纤维制成纱线,纱线再形成制冷面料,面料接触凉感最高高于市面凉感面料Qmax值的3倍,所以非常适合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使用。我们还在研发地砖、瓷砖等新品,可以应用在城市中,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我们也在与一些车企合作,研发无电制冷车漆。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帮助企业有效节省能源消耗。截至今年10月31日,创冷科技累计节省了300多万公斤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为地球种植了20多万棵树。我们的企业愿景不仅是帮助企业、客户节省能源,也希望为地球做出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