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历经8年研发,成功培育出一种名为“宜糖米”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能够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升高。该品种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远超普通大米,且不易被消化吸收,从而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此外,该团队还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小麦、玉米等多种主粮作物,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饮食选择,为控制血糖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高抗性淀粉含量:**“宜糖米”是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培育出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其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远高于普通大米(低于0.5%),这使得其在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吸收,从而有效延缓了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抗性淀粉作用机制:**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因此不会立即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减缓了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人群来说是一项福音。
🌾**技术应用广泛:**基于相同的技术原理,该团队已成功将高效技术延伸应用于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系列其他淀粉类主粮作物,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饮食选择,为控制血糖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超高抗性淀粉种质:**团队成功创制选育出12份超高含量抗性淀粉水稻种质,并研制出3个烘焙熟化米粉品系,其抗性淀粉含量均超过30%,最高甚至达到43.6%,为未来进一步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奠定了基础。
快科技12月3日消息,浙江大学近日宣布,其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看似普通却具有特殊功能的大米,能够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这种名为“宜糖米”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是吴殿星及其团队历经8年科研攻关培育出的杰出成果。
“宜糖米”之所以能稳定血糖,关键在于其高含量的抗性淀粉。这种淀粉在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因此不会立即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减缓了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相较于普通优质大米中抗性淀粉含量通常低于0.5%的情况,“宜糖米”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的突破。
今年,该团队再次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创制选育出12份超高含量抗性淀粉水稻种质,并研制出3个烘焙熟化米粉品系,其抗性淀粉含量均超过30%,最高甚至达到43.6%。
据吴殿星介绍,基于相同的技术原理,该团队已成功将这一高效技术延伸应用于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系列其他淀粉类主粮作物,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了更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