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Part.01
要点摘录
01

前言

1.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正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协同,旨在打造一个安全、开放、高效的数据生态系统,以促进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助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国家数据局11月22日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当前情况下,厘清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凝聚社会共识,明确建设方向。


3.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自上而下谋划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丰富解决方案供给,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

02

概念内涵

区别于强调软硬件技术体系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技术经济功能视角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出发点面向社会提供一体化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服务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03

发展目标

聚焦领域

主要目标

数据流通利用

建成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的流通利用设施,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

算力底座

构建多元异构、高效调度、智能随需、绿色安全的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

网络支撑

构建泛在灵活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动态弹性调度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

安全方面

构建整体、动态、内生的安全防护体系。

应用方面

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总体实现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

04

总体功能
数据流通: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流通环境,便于人、物、平台、智能体等快速接入,实现数据在不同组织、行业之间安全有序流动。

算力供给:建立元异构算力统筹调度的能力,实现算力和运力的高度融合,提高整体计算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数据传输:为数字金融、智慧医疗、交通物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等核心场景数据传输流动提供高速稳定服务



安全保障:构建标准化、多层次、全方位安全防护框架,推动安全防护由静态保护向动态保护、由边界安全向内生安全、由封闭环境保护向开放环境保护转变,系统保障数据基础设施相关的网络、算力、数据安全。

05

总体架构

(图片来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


设施层:以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为重要组成,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区块链网络、隐私保护计算平台等技术设施。


功能层: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八大能力赋能数字产业全面发展。


应用层:赋能工业制造、现代农业、跨境数字货币、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跨境物流、航运贸易、绿色低碳等数据多场景应用、跨主体复用。

06

五大重点建设方向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建设覆盖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全国一体化数据目录,形成统一化的数字身份体系。

数据高效供给体系:链接各类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以及各类高质量数据集,支持农业、工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民航、气象等行业领域。

数据可信流通体系:支持建设可信数据空间,鼓励个别行业和城市先行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数据流通交易的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数据便捷交付体系: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统筹数据交易场所优化布局。

行业数据应用体系:以场景导向,面向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跨境物流、航运贸易、卫生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领域。


07

算力底座
科学布局资源:推动新增算力向枢纽节点集聚,强化算法高地定位。

协同东中西部:降低跨区域数据传输成本,东“数”西送,加强资源调度与算网融合。


创新算力算法:积极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融合绿色电力:支持绿电资源密集节点融入算网,提升绿色算力、开展绿电交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协同安全保障:建设安全服务保障平台,打造网络和数据安全攻防演习靶场,完善安全管控措施。



08

网络支撑
目标: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传输和互联互通,支持云网融合技术。

路径: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衡布局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设健全稳定可靠的确定性网络。

09

安全防护建设重点
数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升危机管理能力和内生防护能力,实现可信接入、安全互联、跨域管控和全栈防护等安全管理。


数据流通利用安全保障:保证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安全,实现“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可溯可审计”。
10

组织保障
政策引导:加快出台健全数据基础制度的基础制度规划安排,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给予重点支持。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课题立项、揭榜挂帅、创新大赛等方式鼓励创新探索。


标准支撑:与国际组织合作,研究制定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规范。


人才支撑:推动高水平专家赴国际组织任职,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和评选机制。
11

附录
解释数据流通利用技术(包括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数据使用控制)、数据流通利用实践方案(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和数据安全技术的技术术语。

Part.02
分析
1.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a)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在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重塑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数据流通利用和价值释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待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2.面临挑战

a)由于传输能力不足、成本较高、难以互联,数据流通利用不足,制约了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在更大规模上的推广和应用,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卡点。

b)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在数据流通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c)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数据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都还未被充分开发

d)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模式,没有典型案例的引导,缺乏市场参与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增加了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政策脉络

a)202312,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

b)202471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6条内容中共19次提到数据”“数字等数据要素关键词,强调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c)202492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出台,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明确了公共数据可以依法依规进行授权运营,并提出了三种开发模式: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

d)各地纷纷加码布局117,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统筹全省通算+智算+超算布局,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产业、算力生态高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121,四川省发改委印发《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旨在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打造全国领先的算力高地。1121,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4.未来展望

a)释放利好信号,还将加快出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一系列关键政策文件,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指南针和路线图。

b)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在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强布局,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企业自主选择适合应用技术等。



主理人丨刘典
编译丨陈蕾
排版丨须嘉慧
审核丨梁正 鲁俊群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