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有事没事,有需求没需求,多要和市场聊聊才能更精准定位自己。其实一直觉得自己这三年尤其是后面的时间,在没有平台、资金、人力的情况,以一己之力实现的成绩是相当厉害的,坦诚说,我不觉得大厂高 P 出来,换到我同样的位置能实现一样的成绩(当然他们的选择也多,未必会在我的处境面对有限的资源)。不过当你和大厂的机会聊的时候,会发现别人压根理解不了的,一看这点数据,和他们在大厂以团队、以资金、以平台打出来的数据简直是天壤之别。主要这些东西我会觉得很虚啊,又不是没呆过大厂,一定要看数据量级,那我刚毕业的时候在的产品哪个不是千万/亿级的盘子,你在上面随便雕个花,也是几十万几百万起步的,但是这个具体难度自己心里总得有数的。当然也看你怎么呈现,以及说确实大厂需要的就是能携团队、资金、平台之力的能力。说到底,确实是像当年咨询的创业朋友说的暴论,他觉得创业积累的能力和大厂的能力模型就是在根子上冲突的。当时觉得也太绝对,现在想想也有几分道理,主要是创业和大厂底层运作逻辑确实是截然不同啊。当然估计多聊聊,肯定也是能聊到创业经历能匹配上的大厂机会,但是反正也不一定要是大厂啊,讲白了自己经历能用上的地方都是可以的。反正我就觉得再专再窄的能力积累,只要你接触面足够广,一定能遇到能让自己发挥出来的。所以就是日常多多接触,开放拥抱一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