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O 2024年11月29日
Sora 泄露事件背后,艺术家为什么要集体反抗 OpenA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OpenAI 与艺术家合作引发争议,引发了关于AI工具与艺术家关系的讨论。文章探讨了内容创作者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曝光困境,以及大公司利用艺术家热爱进行隐形剥削的现象。以Sora内测为例,文章指出艺术家们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可能面临收益不确定性,并呼吁关注艺术家群体,避免将热爱变成软肋。文章强调,内容创作需要曝光,而大公司与艺术家合作并非真正的伙伴关系,艺术家应认清现实,避免被过度利用。

🤔 **内容创作者的曝光困境:**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作者需要持续创作并寻求曝光,以建立个人品牌和获得职业发展机会,但这个过程存在时间差,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 **大公司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大公司利用艺术家对新技术的热爱,以合作、伙伴等名义,吸引艺术家参与内容创作,但实际可能存在隐形剥削,艺术家所付出的劳动难以得到公平回报。

⏳ **Sora内测事件:**Sora内测事件揭示了AI工具与艺术家之间合作的复杂性,艺术家在不确定的行业环境和技术发展中,承担了额外的工作量和风险,却可能面临回报不确定性。

🎨 **热爱不该成为软肋:**文章呼吁关注艺术家群体,避免将他们的热爱变成被利用的工具,强调艺术家应认清现实,避免过度付出,同时呼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合作机制。

💡 **内容创作生态的反思:**文章引发了对内容创作生态的思考,如何平衡大公司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创作者的权益,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原创 发现明日产品的 2024-11-28 18:06 广东

不要让一个人的热爱,变成他的软肋。

这两天最大的 AI 行业热点,恐怕就是 OpenAI 被合作的艺术家口诛笔伐。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已经写过

事件爆发后,舆论场上的观点分为两种:一,OpenAI 不够开放,对艺术家不够友好,把人家当公关素材。二,艺术家们都愿意来参加超前内测,就应该知道游戏规则,跳反算怎么回事?

参与 Sora 在 Alpha 阶段的内测,究竟意味着什么?流量?点赞?

这些都是表征,实质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关注。而这就关系到互联网上,内容创作这片江湖中,难以被看见的剥削。

首先,开宗明义: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寻求曝光,这没有错。无论是视频、文字还是图片,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出能够被看到,被喜欢。这意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认可,也意味着潜在的、职业上的可能性。

这是所有 UGC 平台,做社区运营的基石。显然,OpenAI 不是唯一一个要拉拢许多创作者、艺术家,并与他们合作的大公司。Runway、Luma、可灵、豆包……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这么做。

毕竟,工具只是工具。没有这些创作者和艺术家,工具就只是躺在那里。只有他们创造出了内容,才能显示工具的价值。

这种关系看上去是双赢的:大公司们收获优质的内容,艺术家们借助大公司的平台和技术,获得更多曝光、关注。

只不过,艺术家们因此被看到,获得关注、地位,继而进一步对职业有所帮助,甚至产生财务回报,这当中有一段「时差」。

关注 AI 第一新媒体,率先获取 AI 前沿资讯和洞察

创作者的理想路径

假设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打定主意未来要做一名数码博主。虽然现在还在上学,你用课余时间自己拍视频、剪片子,发到网上。

逐渐地,你的视频播放量越来越高,粉丝越来越多。你开始有机会跟一些数码产品的厂商有所来往,不涉及金钱往来,但也可以尝鲜新产品、去去活动。

最后,终于有品牌找来,你接到了第一次商单。回过头一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

作为当代一种新兴职业,内容创作涉及社交媒体曝光、个人品牌建立。这个过程,会产生「时差」:你必须一直投入,一直创作,不能停下,直到积攒的关注足够多,在内容创作的生态中有了一席之地。

对于不干这一行的朋友可能不好理解:不相关呀,日常写写代码、做做表格而已,哪需要什么个人品牌啊。

想想实习。

实习是一个特别好的用来理解 Sora 艺术家们反水的方式。人人都希望能去大公司、大厂实习,哪怕钱很少,哪怕辛苦,这段经历写在简历上,就是比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好看。以至于现在太过离谱,出现了倒贴钱实习的情况。

2021 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对 2049 名在校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9.6% 的受访学生付费参与过实习辅导,51.4% 的受访学生参与过简历制作修改辅导。在他们还不能挣多少工资之前,就已经花了不少出去了。

实习被玩坏,实际上也是利用了这一段「时差」。一次实习到底能不能促成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是未来的事。但没关系,眼光不要放在当下,要放的长远。

获得职业上进步的希望,推动了各种形式的隐形劳动。它们名正言顺,它们冠冕堂皇:你总得为自己的未来付出点什么吧?这些都是为未来找到好工作的「投资」。

现实是,好工作是什么?不存在的。

和大公司当「伙伴」

Sora 艺术家们的处境,就像是一群实习生。为了拿到 OpenAI 这个大厂的一段经历,活儿也干了,时间也花了,但最后啥都没得到。Sora 自己就当了九个月的期货,它为艺术家们所许诺的曝光、关注、流量,更像是遥遥无期的空头支票。

比实习更残酷的地方是,艺术家所身处的文化行业,更容易滋生隐形劳动,并且冠以「打造个人品牌」的名头,彻底消解劳动的本质。

参与 Sora 内测并且制作内容,是在面对极端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职业前景,所做出的一种精心策划的努力。

之所以说「极端不确定」,是由于生成式视频的行业仍属是新行业,技术也是新技术,但土壤是旧土壤:内容需要传播,传播需要社交媒体。而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做内容,从而挣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钱,始终是少数人。

艺术家们在这个环境中,要承担新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写 prompt、跑镜头、剪片子,这些可都是劳动,同时还要承担旧规则所带来的束缚。

最终,所有的风险被内化,艺术家们只能给一种想象出来的未来,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本,然后陷进「时差」里,静静等待命运的召唤。

热爱不是软肋

如果说 OpenAI 这桩幺蛾子里,还有什么更残酷的地方,应该是这些艺术家们,恰恰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一开始,只是 Sora 的 api 被披露出来,只知道是一群跟 OpenAI 合作的艺术家。后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在宣言书后面署名,表示抗议。

他们当中不乏成熟的职业艺术家,对 AI 生成工具非常兴奋,做了很多作品。既有纯粹自我表达的,也有商业合作的。


图片来自数字艺术家 Soliman Lopez

图片来自数字艺术家 statusupdate

虽然不知道 OpenAI 究竟是怎么「邀请」到这些艺术家的,但是可以想象,除了亮出自己这块金招牌之外,肯定还要和艺术家们的能力、技艺,有所契合。

如果是招他们去扫地板,那就完全是钱的事儿了。可是,招募这么多艺术家,是为了创造作品,用最新最酷炫的技术,打造属于未来的作品。

这不正是你们所热爱的事情吗?看,之前你们做了那么多作品了,这一次也是你们所热爱的事,不要犹豫,赶紧上车。

以热爱为名义,科技巨头凭空建立了新的「货币」,让艺术家们不拿真金白银工作,而是凭借对未来押注、对还没发生的美好生活的幻想,就兢兢业业地投入劳动。

「合作」「伙伴」这样的词,用来形容大公司和创作者们的关系,是不够准确的。真有了商单,那是合作伙伴。在那之前,只能叫画饼啊。

那么,艺术家们能不能自我调整一下?认清现实,放下幻想。

可是啊,有一件热爱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并不是过错。

乔布斯在 2005 年时,曾经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为即将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们,抛出雄言:

「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真正满足的唯一方法是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做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

世界不该是这样。不要让一个人的热爱,变成他的软肋。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艺术 艺术家 内容创作 OpenAI Sor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