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2024年11月28日
[园 区] 北京经开区加速布局未来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正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以推动构建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文章介绍了北京经开区在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未来产业领域的布局和发展路径,包括量身定制发展路径、跟进服务助企研发以及不断发力细分赛道等举措。通过聚焦未来产业,培育优质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北京经开区旨在到2030年实现未来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的目标,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 **六大未来产业布局:** 北京经开区全景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未来产业,并细化至20个细分领域,加速绘制未来产业先导区全景图谱,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 **量身定制发展路径:**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未来产业,北京经开区采取差异化策略,例如依托‘火箭街区’建设实体化北京火箭大街和空天街区,建设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推动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

🏭 **跟进服务助企研发:** 北京经开区提供产业链协同、政策支撑和‘管家式’服务,支持企业专注研发,例如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入职”比亚迪,国光量子基于量子技术实现超高安全系数的加密技术等,体现了园区对企业的支持。

🌱 **不断发力细分赛道:** 北京经开区将以‘七个一批’为抓手,围绕六大未来产业的20条细分赛道不断发力,实现一赛道、一规划、一政策、一园区,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

🎯 **未来产业发展目标:** 北京经开区力争到2030年建设30个未来产业先导产业园区,培育300个未来产业优质企业,未来产业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级经开区40年”系列报道之一

图为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在北京经开区的道路上。 张磊摄

    编者按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本报今起推出“国家级经开区40年”系列报道,从培育未来产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三个方面展现国家级经开区的实践探索。

    

◎通讯员 卢金曦  本报记者 华 凌

    11月1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以氢能产业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成为北京经开区的重要关注点。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经开区未来怎么干?“以亦庄之为服务首都大局!瞄准科技前沿,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构建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11月18日,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张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量身定制发展路径

    “全景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六大未来产业,落子通用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20个细分领域,加快绘制未来产业先导区全景图谱,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谈及“未来”,张强这样说。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进一步介绍:“我们将依托亦庄新城京津发展走廊和区域协调发展带,结合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六大未来产业示范区,布局未来特色产业园区,共同形成‘一廊一带多中心、开放共创特色园’的未来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在20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中,北京经开区已在9个领域形成相对成熟的基础,还有一部分正处在发展初期。”孔磊说。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未来产业,北京经开区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对于已经拥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北京经开区着力更进一步:依托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以上的“火箭街区”,发力将其建设成实体化北京火箭大街和空天街区;在优必选机器人总部、小米人形机器人等企业落地的基础上,园区建设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

    而对于仍在发展初期的新型通信、量子信息、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领域,北京经开区也已经付诸行动:在第六代移动通信领域,建设北京未来信息技术研究院、挂牌“北京6G实验室”;在量子信息领域,推动量子计算商业化原型机、量子编解码等产品迭代研发,并积极引进坤煜量子项目,在信创园挂牌“量子·未来社区”;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领域,加快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引入灵心慧智项目,建立全球领先的采—诊—疗一体化脑科学平台;在新型储能领域,推进液流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产业化项目落地。

    跟进服务助企研发

    身高172厘米,体重76千克,可负载15千克重物行走……今年10月,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携“优质简历”“入职”比亚迪,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这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等首次携手作业。

    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培养出的“机器人职工”已相继“入职”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等汽车企业,以及富士康、顺丰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

    “你可知道,肉眼看不到的零点几微伏的电源波纹就能威胁网络安全?如此微小的破坏成为传统加密方式难以逾越的高山。”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光量子”)董事长赵义博介绍。

    基于量子技术,国光量子自主研发的真空噪声核心部件实现了超高安全系数的加密,使得系统的安全性迈上新台阶。

    “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被区内很多下游企业采用。这离不开北京经开区这座‘连心桥’。”赵义博说,扎根北京经开区,企业能够享受到产业链协同带来的红利、全方位的政策支撑、贴心的“管家式”服务。这一切让企业能够专心搞研发,向“未来”全力前进。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先后聚焦六大未来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未来产业铺路。

    不断发力细分赛道

    “北京经开区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新城建设强化民生保障,以亦庄之为服务首都大局,切实展现出国家级经开区的应有作为和担当。”这是2024年北京经开区第39次工委会议提出的目标。

    在北京经开区,未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到2030年,北京经开区将建设30个未来产业先导产业园区,培育300个未来产业优质企业,未来产业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

    “北京经开区将以‘七个一批’为抓手,即挂牌一批特色园区、推出一批前沿技术、出台一批配套政策、亮出一批头部企业、招引一批重点项目、发布一批专项基金、宣传一批发展成果,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孔磊介绍,围绕六大未来产业的20条细分赛道,北京经开区将不断发力,实现一赛道、一规划、一政策、一园区。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战略,不断丰富完善‘44637’发展体系,围绕推进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加强产业组织、优化要素配置、强化项目招引、完善产业生态,坚持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在持续巩固壮大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瞄准科技前沿,从创新环境营造、核心技术突破、创新主体培育、产业要素支撑等方面重点发力,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构建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张强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北京经开区 未来产业 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