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决策的秘密,2500年前就有本书讲透了
我发现读懂了《孙子兵法》里的6句话,基本可以让自己在生活和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啥?
以前我一直以为孙子兵法是一本教人怎么打仗的书,不怎么感兴趣。直到进入职场后偶然一次在查品牌战略方面的资料时,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大神”华衫写了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因为这个版本不仅有深度且非常易读,于是才把孙子兵法整体通读了一遍,有了许多突破了认知的地方
尤其是孙子兵法中有6个核心思想,一直在对我的生活决策产生着影响,这里总结分享如下
1,三十六计的核心其实是古代的“互联网大厂心法”
首先一定要弄清一个误解,《孙子兵法》所谓的三十六计,讲的不是耍心机,耍诈,灵光一闪的巧计。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更正确的理解是“计算”,是古代的【互联网大厂心法】,或者说用数据分析来作战,在开战之前就计算清楚,知道这场仗能不能打,不能打的坚决不打(具体计算的7个纬度放在评论区感兴趣可以查看)
2,“胜不可在己,而在敌”
你能够取胜,并不是你自己多厉害,而是因为对手犯错了
以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O2O千团大战为例,为什么最终是美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回到当年,行业龙头是窝窝团和拉手,他们的策略是疯狂烧钱扩张找名人代言,有的烧钱烧死了,有的冲击IPO失败一蹶不振了,有的扩张到电商冲击阿里地盘结果被阿里一巴掌灭了…
只有之前创业失败过的王兴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不乱花钱扩张,在龙头们疯狂烧钱扩张一蹶不振之后,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晒银行账户,还有3600万美金余额,马上让市场地位反转,团队也士气大振
今天事后诸葛亮来看,这招完美契合了“胜不可在己,而在敌”原则。一个决策大师,几乎总是会先让自己立于没有破绽的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对手露出破绽
3,“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你要主动选择时间、地点来作战,要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不能陷入对方的节奏里。曾国藩一开始打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后来为什么反败为胜?
因为他学会不争功冒进了,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稳稳的按照自己节奏蚕食敌人
著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有句看似戏谑名言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告诉我将在哪里死去,我将永远不去那里。”
关注新闻的你想必知道懂王当选前和哈里斯的第一场辩论落于下风,就是违反了这条原则。早在辩论的酝酿和准备阶段,懂王阵营就一度传出不希望在ABC电视台参与辩论,因为ABC背后跟哈里斯的关系匪浅,然而这个陷阱懂王还是跳进去了,结果在现场果然出现了主持人和嘉宾一起“围剿”懂王的名场面
4,“识众寡之用者胜”
在职场,你要知道在哪个市场,哪个区域,怎么分配人力和营销等资源。就像公司再有钱,还是要列核心战略。作为个人也要有自己首要的职场和生活目标,集中资源办大事
当年秦王准备灭楚,秦国大将王翦非得要六十万兵才肯出动。秦王觉得这要价太高了,就问另外一个将军李信,李信说二十万足矣,李信和蒙恬两员大将就带了二十万兵马伐楚,然后大败而回。秦王这回服了去找王翦,王翦的条件还是不变,六十万兵。最终王翦率六十万秦军,完成了灭楚的大业
“所有的增长都是投资拉动”,如果真的要做起一项关键业务,那就要压倒性投入资源,个人的生活决策也是这样
5,“以正合,以奇胜“
这里的“奇”不是奇技淫巧的意思,而是预备队。你作战永远要留有预备要有备用资源,在战斗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把兵力派上去,让敌人感觉你的实力绵绵不绝不知道你的底牌到底在哪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对奇兵用的出神入化,对方会感觉你的资源、决心、毅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像不倒翁一样怎样攻击都打不倒,对方根本看不到你筋疲力竭的时候,从而在心理上率先崩溃
如果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厚积薄发”可能是最贴切的比喻,你不是一上来就一股脑把力气打光了,而是注意自己的节奏,精力和能量绵延而磅礴,永远“留一手”
6,“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只要“战斗”都是有风险的,首先你万一决定去做一件事的话,要看自己输不输得起。拿破仑就说,“路易十四被打败一百次还是国王,我被打败一次就不是皇帝了。”,拿破仑最后就输了,输不起的游戏就不要参与
其次,即便你百战百胜,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百战百胜会导致“民疲主骄”。因为这说明之前的胜利都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才要一直打仗,一直百姓就会疲惫,君主则会骄傲,以骄君使疲民,那失败就是大概率事件了,百战百胜的时候反而要警惕
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战”,而是“不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不要选择去硬刚
以上6句箴言真的常读常新,堪称生活和职场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