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报告 2024年11月27日
[惠誉博华信用评级]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中国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首阶段达标无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名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继续维持第二组别,交通银行继续处于第一组别。海外银行方面,部分银行的组别和排名有所调整。文章还分析了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大行,在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方面的情况,预计四大行能够在2025年初满足第一阶段的TLAC要求,而交通银行则存在一定缺口,未来需关注其资产规模增速对TLAC达标的影响。

🤔 **2024年G-SIB名单公布:** 中国四大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维持第二组别,交通银行维持第一组别,部分海外银行组别和排名有所调整。

📅 **中资银行TLAC达标情况:** 根据FSB及中国监管机构规定,中资G-SIBs需分阶段满足TLAC要求,四大行预计在2025年初满足第一阶段要求,交通银行存在一定缺口。

💰 **存款保险基金影响:** 监管机构规定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TLAC,考虑其影响后,四大行已满足第一阶段TLAC要求,交通银行存在一定缺口。

📈 **资产规模增速影响:** 中资G-SIBs近年来资产规模增速较高,交通银行增速有所放缓,未来资产增速将影响其TLAC达标情况。

⚠️ **交通银行TLAC缺口:** 交通银行目前存在一定TLAC缺口,未来资产增速若保持较高水平,缺口将扩大。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2024 年 11 月 26 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 2024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名单,本次公布的名单中来自中国的商业银行数量与上一年保持一致, 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继续维持第二组别的位置(bucket 2),而于 2023 年首次入选 G-SIBs 的交通银行本年继续处于第一组别位置(bucket 1) 。   海外银行方面, 2023 年入选 G-SIBs 名单的海外机构皆驻留在本年的名单之中,但部分银行的分数排名及组别划分出现一定的变动。其中, 美国银行由于最终评分下降,组别划分由上一年的第三组变动至本年的第二组, 法农信贷则由此前的第一组变动至本年的第二组, 其他海外机构组别未发生变动。   2024 年 10 月, 惠誉博华对本年 G-SIBs 名单进行了预测。其中,中资银行预测结果与公布名单完全一致;海外银行方面, 除法农信贷的组别与公布结果存在差异之外, 预测名单所含机构及各自对应组别皆与此次 FSB 公布结果一致(详见: 2024 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预测)。考虑存款保险基金影响后, 四大行第一阶段 TLAC 达标无虞   根据 FSB 及中国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 2022 年以前被认定的中国 G-SIBs(四大行),需分别在2025 年及 2028 年初分阶段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TLAC/RWA)不低于 16%及18%的要求。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后被认定的银行(交通银行) ,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 交通银行为 2023 年首次入选 G-SIB, 需在 2027 年 1 月 1 日满足 TLAC 第一阶段要求。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同时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要求和缓冲资本(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监管要求。即除分阶段满足 16%和 18% TLAC 风险加权比例以外,还需额外满足储备资本(2.5%),逆周期资本(目前为 0), G-SIB 附加资本要求(第一组 1%、第二组1.5%)。综上,按照累加计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TLAC/RWA”比例需分别在 2025 年和 2028 年初达到 20%和 22%,而交通银行该比例则需在 2027 年初达到 19.5%。   目前距离四大行第一阶段达标时间较为接近,从 2024 年第三季度末的数据观察,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资本水平较强,而农业银行由于近期的高速规模增长,其资本水平与其他三家机构存在一定差距。 2024 年, 五家 G-SIBs 皆成功发行了不同规模的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 若将发行规模全额计入,则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 2024 年 9 月末的“TLAC/RWA”比例分别达到约 19.4%、 19.6%、 19.2%、 18.3%。   此前监管机构规定, 在第一阶段存款保险基金可计入总损失吸收能力的规模上限为银行 RWA 的2.5%,第二阶段可计入的规模上限为银行 RWA 的 3.5%。 若按照上限规模考虑存款保险基金的计入影响,则四大行 2024 年三季度末的静态“TLAC/RWA”已达到第一阶段要求,因此惠誉博华认为四家机构 2025 年初满足第一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不存在压力。   此外,交通银行 2024 年三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为 16.2%, 若将存款保险基金按照上限规模计入, 则其距离第一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目前存在 719 亿的静态缺口。 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整体保持了相对较高的资产规模增速,五家中资 G-SIBs 2022 及 2023年风险加权资产平均增速达到约 7.7%及 10.6%。 相较于其他四家中资 G-SIBs,交通银行 2023 年及 2024 三季度总资产同比增速出现放缓,不排除其采取了主动策略对缺口进行控制的可能。考虑到目前距交通银行 2027 年初第一阶段达标时间存在一定距离,若其风险加权资产未来每年按照 5%(基准假设)的速度增长,则该行考虑存款保险基金影响后的第一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补充缺口约为 522 亿元;但若其资产增速保持更高水平(7%),则第一阶段缺口将扩大至 1,189 亿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G-SIB TLAC 系统重要性银行 资本充足率 金融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