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问三号任务计划于2031年前后从火星采集样品返回地球,其首要科学目标是寻找火星生命痕迹。该任务将首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一体化,并已初步确定了86个候选着陆点,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火星古老的地质单元,具备丰富的地质环境、水活动历史和矿物成分等特征,为后续着陆点遴选提供依据。天问三号的探测器结构类似嫦娥五号,由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组成,分别负责轨道运行、返回地球和着陆、采样等任务,最终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进行研究。
🚀 **探寻火星生命痕迹是天问三号的首要科学目标:**天问三号任务计划于2031年前后从火星采集样品返回地球,其首要科学目标是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痕迹,以期揭开火星生命之谜。
🌏 **着陆点选择聚焦于火星古老地质单元:**研究团队初步提出了86个候选着陆点,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火星形成早期(超过35亿年)的地质单元,具备丰富的地质环境、水活动历史和矿物成分等特征,为后续着陆点遴选提供支撑。
🛰️ **天问三号探测器结构类似嫦娥五号:**天问三号探测器由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组成,其中轨返组合体包括轨道器和返回器,负责轨道运行和返回地球;着上组合体包括着陆器和上升器,负责着陆、采样和从火星表面起飞等任务。
🚀 **任务流程包括轨道飞行、着陆、采样、返回:**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分别由长征五号火箭送至火星轨道,着上组合体着陆火星并完成采样,之后与轨返组合体完成样品转移,最终返回地球。
🌍 **一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天问三号任务计划一次性实现火星的着陆、采样和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首次从火星采集样品返回地球,为深入研究火星提供宝贵样本。
快科技11月27日消息,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过生命的天体,也是最有希望探寻到地外生命的天体。
因此,火星生命痕迹探寻是当今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的焦点。

据“深空探测实验室”官方公众号介绍,我国天问三号(TW-3)将于2031年前后采集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其第一科学目标为寻找火星生命痕迹。
本次任务计划一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着陆点即为采样点。
据介绍,研究团队初步提出了86个候选着陆点。
总体上,这些候选着陆点所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古老(>3.5 Ga)的地质单元,且具有丰富的地质环境、水活动历史、矿物成分等,可为后续进一步基于科学评价指标的着陆点遴选提供支撑。

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执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的结构与嫦娥5号飞船相似,探测器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
1、轨返组合体包括轨道器和返回器;
2、着上组合体包括着陆器和上升器,着陆器包括巡航级和进入舱。

工作过程为两个组合体分别由两枚长征五号火箭将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送至火星轨道,然后着上组合体着陆火星,完成采样后再从火星表面起飞,与轨返组合体完成样品转移后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