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2024年11月26日
搞笑诺奖已经过气了,整活还得看我们菠萝科学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科学奖项,旨在向好奇心致敬,从贴近生活的角度评选有趣且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今年的菠萝科学奖颁发了心理学奖、物理学奖、生物学奖、医学奖等,涵盖了橘子成熟感知、纸张割伤力、蜘蛛捕食萤火虫、胎儿表情反应等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趣,也体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菠萝科学奖希望打破人们对科研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参与到科学的探索中,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或许下一个牛顿或瓦特就诞生于普通大众之中。

🤔心理学奖颁给了研究‘橘子成熟感知’的德国科学家,揭示了‘色觉偏移’现象,解释了为何有些橘子看起来很成熟,实际却不然。

🔬物理学奖授予了研究‘什么纸最容易割人’的丹麦科学家,他们利用弹道凝胶模拟人体测试不同厚度纸张的割伤力,发现65微米厚的纸最容易割伤。

🕷️生物学奖则聚焦于蜘蛛利用萤火虫进行‘网恋诈骗’的案例,研究发现蜘蛛会注入毒素,模拟雌性萤火虫发光吸引雄性,最终将其捕食。

👶医学奖颁给了研究胎儿表情反应的英国科学家团队,利用4D超声技术发现胎儿对不同味道的反应,例如,吃胡萝卜粉的胎儿会笑,而吃羽衣甘蓝的则会皱眉。

🧪化学奖则研究了婴儿体味,发现婴儿腋下气味与成年男性不同,并计划推出‘奶香味’香水。

原创 江江 2024-11-26 00:02 浙江

也许下一个牛顿或者瓦特,就在我们人民群众当中呢?



兄弟们还记得搞笑诺奖不?


该说不说,这种科研领域能搞出点逗大家一笑的乐子,确实比较少。不过,您猜怎么着,上周末我又去看了一整场的新的科学乐子。


而且是咱们中国原生的——菠萝科学奖!


这可不是啥野鸡奖啊,人家是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科学奖项,自 2012 年开始已经办了 13 届了,邀请过 5 位诺贝尔奖得主, 9 位两院院士来出席活动。


 这个奖的口号叫 “ 向好奇心致敬 ” ,主打一个贴近生活,从全世界评选那些靠近大家知识范围,既在行业内被肯定又十分有趣的正经科研。


说简单点,就是官方办的一个欢乐科学奖项。


那么这奖项有多欢乐呢,主持人一上来估计大家就会露出迷之笑容了。


正是那个陪伴大家整个童年,地板漏电拍 8 集的大型科普节目走近科学的主持人,张腾岳


而一会儿要颁发的奖杯,它居然长这样。


没错,是一口锅。。。


至于原因嘛,颁奖会开场就说了,是为了表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好好好,什么叫科学精神啊( 战术后仰 )


 而现场的嘉宾,那也叫一个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少两院院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在台下列阵;当然领奖的选手那也是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


话不多说,咱直接带大家看看这次都给哪些科研乐子人都颁奖了吧。


首先是心理学奖,颁给了德国吉森大学的心理学家卡尔 · 格根佛纳,为了表彰他对橘子的研究。。。


 仔细的说,是他有次去超市买了一袋乍看色泽红润的橘子,结果回家打开网兜一看,其实又青又黄。这个橘子星人老哥当场就给整麻了,写了一篇论文——《 对橘子成熟的感知 》。


而在文章中,他分析出这事的背后原因,其实是一个叫做 “ 色觉偏移 ” 的现象。当物体被别的颜色包围、交错时,在人眼看来,物体也会偏向那个颜色。


不过嘛,这个现象也不是他最先发现的,一百年前就有人研究了,甚至被各路商家都熟练应用。


最典型的例子除了砂糖橘,还有菜市场经常看到的红色猪肉灯,咋看咋新鲜那种,买回去才发现问题。。。


当然科学这领域,最重要的那也不能少了物理。


今年的菠萝物理学奖,颁给了丹麦技术大学的 3 名物理学家,他们的课题是:啥纸最能割人?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科学家们经常被纸割到,为了弄清楚这个原因,这帮老哥专门去整了些弹道凝胶,就是测试子弹对人体破坏程度的那玩意,拿这个做了一只假手,然后用不同厚度的纸进行测试。


而实验的结果是,这取决于纸的厚度。


纸太厚了不够锋利,而太薄的纸又太软了,割不动。最终实验结果表明, 65 微米厚的纸最容易割手。


 最乐的是,他们还发现像《 SCIENCE 》《 NATURE 》这样的顶刊,纸张厚度是 55 微米左右,离得最近。。。


得,小心高端期刊了这下要。


更搞笑的是生物学奖,直接给哥们来了一堂血淋淋的 “ 电诈 ” 主题课。


来自我国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一些蜘蛛在捕食萤火虫时,会利用了萤火虫搞 “ 网恋诈骗 ” 。


当一只雄萤火虫掉进它们编织的天罗地网时,它们不会立刻大快朵颐,而是玩起了 “ 围尸打援 ” ——先给萤火虫注入毒素,让它的发光器以雌性的频率闪烁。


 雄性萤火虫看到了雌性发出的相亲信号,自然就直接冲了过去,最后发现是抠脚大汉也就算了,没想到还成了蜘蛛的盘中餐。


所以咱还是要跟差友们说一句,网恋有风险,面基需谨慎!!!


当然更乐的是,颁奖嘉宾居然请的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负责反诈宣传的警长。。。


还有医学奖,今年颁给了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团队。


他们利用 4D 超声技术,捕获到胎儿的实时表情,严谨地证明了:原来我们自打在娘胎里就不想吃苦!!!


我们都知道,胎儿的正常发育离不开羊水,羊水不仅保护胎儿免受撞击带来的风险,还可以让它体验母亲品尝到的味道。


 这张图片里可以明显看到,左边的胎儿愁眉苦脸、右边的却在眉开眼笑。是因为右边胎儿的母亲吃的是甜甜的胡萝卜粉,而左边吃到的是苦苦的羽衣甘蓝。


看来,羽衣甘蓝这破玩意连胎儿都觉得难吃。


还有像什么化学奖,就颁给了用实验证明小娃身上真有奶味、而臭小子是真臭的科学家,他们采集了白袜男高和小婴儿的腋下气味,发现它们不是同种分子,而且确实一个臭一个有奶香。


 甚至这帮人还打算出一个 “ 奶香味 ” 香水,说能让大家永远 “ 乳臭未干 ” 。。。


而发明奖则给了康奈尔大学的团队,他们发现杏鲍菇的菌丝能导电,然后整出来一个靠杏鲍菇控制的机器人。。。


除了这些常规奖,这届菠萝奖还有不少特别的奖项。


就比如疯狂实验奖,颁给了普林斯顿大学的 “ 蚊子实验室 ” ,他们以身饲蚊整整 6 年,甚至一天被 3000 只蚊子叮,就为了研究蚊子到底是怎么找到人的,最后他们甚至提取到了含有 “ 人味 ” 的 “ 吸蚊水 ” 。。。


还有个有知有味奖,回答了为啥啤酒要喝冰的,白酒要喝常温的问题。中科院江雷院士团队发现,不同度数的酒在不同温度时,分子层面的确有差异,分子形态也会受温度影响改变,所以会影响口感。


未成年差友禁止饮酒!


科学事件奖则颁给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一位网友,原因是几个月前网友发现自家苹果上居然长蘑菇了,随后被植物所的科学家千里求购,引发全网围观。


后来这苹果上的白参菌真给人家科学家养出来了,还被网友封为 “ 果菌王 ” 。。。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届获奖的项目好像不少都跟吃的有关,什么橘子杏鲍菇苹果啤酒羽衣甘蓝。这主要是因为活动的主题就是 “ 打破砂锅问到底 ” ,奖杯都是砂锅,所以奖项也围绕食物这个选题。


毕竟嘛,科学发现不仅要有 “ 打破砂锅问到底 ” 的决心,也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探索。


而这正是菠萝科学奖设立的初心,打破大家对科研刻板的印象,让更多人参与、体会、了解科学有趣的一面,为严肃的科学注入一些新鲜空气。


 说到底,启发所有人热爱科学、用心观察,既对我们科普工作者来说是很酷的事,实际上也是对科学事业的助力。


也许下一个牛顿或者瓦特,就在我们人民群众当中呢?



撰文:纳西 & 亚瑟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菠萝科学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大众科学网,新华社等,图源网络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菠萝科学奖 科学 科研 好奇心 欢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