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起名的过度思考,我们换过好几个名字。一开始做了AI陪伴的产品,于是起了个名字叫“Existence”并上线了产品,原因是想让用户每叫一次产品名就强化一次虚拟角色的存在,起完后一直自我感动。后面朋友说,它好念吗、它好记吗、它有画面感吗。后面想做AI Avatar的产品,又想从哲学层面入手,想说一个人对外的输出映射着一个人的本我,于是想从反射之类的词去找,(前)同事找到了“Reflex”一词。它的表面意思是“本能反射”,深层意思有“反思”之意。后面朋友再说,我搜了一下这词不是肌肉图就是编码类产品和机器人产品,你确认要让别人一搜你产品产生这些直男联想吗,并且这词刚听的时候没有任何关于产品文化和功能的暗示,谁会给你足够的耐心去想一个极少被用到的二层意思。没参与我业务的朋友反而能一下子说出他的感受把我点醒,这是他者看我思的常识,而我陷入太多层强行加深的思考却看不见了。碰巧刚刚看这样一段话:“我们自己不能做正确决策的原因,常是因为想太多而是不是想太少——附带太多情绪或期望而丧失客观性,忽略常识就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