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选择协议转让股份,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减持方式。自今年5月“减持新规”落地以来,已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其中私募基金成为主要的受让方。私募基金通过协议转让可以实现投资增值和扩大持股规模,而上市公司股东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满足资金需求并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业内人士认为,协议转让作为一种点对点交易,能有效降低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未来或将成为重要的减持渠道之一。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股份,其中控股股东变更案例也屡见不鲜,例如盛航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万达控股集团。
📈自5月24日“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截至11月24日,已有约3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平均每月都有40家以上公司股东筹划股份转让。
💰协议转让的受让方主要包括产业资本、私募基金和自然人,其中私募基金成为近期协议转让的主要参与者,这有助于其投资增值和扩大持股规模。
🤝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因资金需求,选择协议转让股份,此举有利于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降低股价波动。
💡业内人士认为,协议转让作为一种点对点交易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未来或将成为重要的减持渠道之一。
e公司讯,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宣布协议转让股份。11月22日晚间,盛航股份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桃元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分两期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2154.48万股,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尚吉永。据不完全统计,自5月24日“减持新规”正式落地以来,截至11月24日,近半年内已有约3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公告,6月至11月平均每月都有40家以上公司股东筹划股份转让。上述上市公司股份的接盘方一般为产业资本、私募基金以及自然人,从近期协议转让案例来看,受让者更多是私募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私募基金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接盘上市公司股份,可以实现投资增值并扩大自身持股规模;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有资金需求,通过向私募基金协议转让也有利于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有投行人士认为,协议转让是减持的一种形式,双方通过点对点完成交易降低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对于参与各方利大于弊,协议转让可能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减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