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11月22日
刷新多项世界纪录!中科大LED技术摘下“皇冠上的明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樊逢佳教授团队与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合作,利用EETA技术攻克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峰值外量子效率达到26.68%,亮度突破270000 cd/m2,寿命也大幅提升。此前,绿色量子点LED的效率和寿命远低于红蓝两色,成为制约全彩量子点LED产业化的瓶颈。该团队通过“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优化了电子注入和抑制了漏电现象,最终刷新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科大团队成功研制出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其峰值外量子效率达到26.68%,亮度突破270000 cd/m2,寿命长达1241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此前在效率和寿命方面远落后于红蓝两色,成为制约全彩量子点LED产业化的关键瓶颈。

🚀研究团队通过“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优化了电子注入,有效抑制了电子泄漏,从而提升了LED的性能。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环境友好型全彩显示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无镉无铅量子点因其环境友好优势备受关注,但绿色量子点LED的效率和寿命一直是行业难题,此次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快科技11月22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发文称,该校在LED领域取得了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樊逢佳教授与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携手合作,利用EETA技术深入研究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

他们成功实现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峰值外量子效率(EQE)达到26.68%,亮度突破270000 cd/m2,并在初始亮度1000 cd/m2下,T95(亮度衰减到起始值的95%)寿命长达1241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电激发瞬态吸收原理及磷化铟基量子点LED的关键科学问题

据了解,无镉无铅量子点由于其环境友好优势备受青睐,韩国三星集团投入巨大资源,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发表两篇《自然》论文,展示他们在红蓝两色器件中所取得的进展。

然而,绿色无镉量子点LED(目前主要采用磷化铟基量子点)在效率和寿命方面远落后于红色和蓝色环保型量子点LED,成为制约环境友好型全彩量子点LED产业化的关键。

樊逢佳教授联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当前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LED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注入不足和严重的电子泄漏。

为此,研究团队提出采用“低、宽势垒”的设计方案,既提升了电子注入效率,又有效抑制了漏电现象。通过这一优化,研究团队成功刷新了世界纪录。

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量子点LED 磷化铟 LED技术 外量子效率 中国科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