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1月22日
最具潜力的农业区,为什么是新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疆,曾经因气候干旱和土地贫瘠而粮食严重依赖内地,如今已成为中国粮食产量增量和产能增量最大的地区,并向全国输出农产品。这一转变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全面崛起和反哺,以及国家对新疆农业的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数据和案例展现了新疆农业的巨大进步,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化肥农药使用、机械化水平提升以及盐碱地养殖等,并强调了新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凸显了中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新疆曾因气候干旱和土地贫瘠,粮食严重依赖内地,但如今已成为全国粮食产量增量和产能增量最大的地区,并向全国输出农产品。

💧新疆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全面崛起和反哺,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化肥农药使用、机械化水平提升等,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和土壤贫瘠等问题。

🐟新疆盐碱地养殖实现规模化,三文鱼、金鲳鱼等海鲜类水产成为新的物产标签,丰富了新疆的农业产业结构。

🌾新疆拥有全国最大的耕地储备和草场资源,成为继东北之后的又一全国性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在逆全球化和贸易战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新疆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曾经因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新疆粮食严重依赖内地,但如今新疆不再是贫瘠之地,其粮食面积增量和产量增量均位于全国第一,三文鱼、大闸蟹等海鲜产品更是成为新疆的地理标签。

一百多年,新疆从一个贫瘠的粮食调入区变为全国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省区,新疆沧海变桑田的背后是中国工业的全面崛起和反哺,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布局。

01 沧海巨变

农业发展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新疆恰恰缺乏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天时”和“地利”。

据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全年降雨量仅为148.1毫米,远低于农耕文明400毫米以上降雨要求。同时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新疆盐碱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达到‌1460万公顷,占到新疆农业用地面积的37.7%。

(来源:互联网)

缺水地薄,先天客观条件限制住了新疆农业发展的上限,与“大漠孤烟直”的塞外风光相比,贫瘠才是古代新疆农业的写照。

但贫瘠之地却在今天成为了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粮仓和大后方。

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粮食产量达到2000万吨,产量增长全国占比34.4%,产量超过中亚各国,取代东北成为国内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新疆棉花产量为520万吨,全国产量占比87%……

甚至就连跟内陆新疆不沾边的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在内的海鲜类水产,新疆全年产量都达到18.39万吨,并预计在2024年实现19.6万吨的产量。

新疆成了农业全能,而在人均占有量方面,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粮食:新疆人均占有量614公斤,全国470公斤;肉类:新疆80.43公斤/人,全国68.39公斤/人;奶类:新疆89.62公斤/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1倍……

新疆不缺粮、不缺肉蛋奶,在2023年初的新疆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当地政府提出,新疆已经成为农产品输出省——“区内结余、供给国家”。

一百余年间,新疆是如何从行军打仗需要从内地调粮、无法本地筹集的贫困省,一举成为全国最具增长潜力的农业新兴大省?

02 工业反哺

发展农业无非依靠水、农药化肥、农机、种子等农资产品,而新疆农业的“翻盘”正是因此,它体现出了中国工业的崛起,用工业力量和科技手段“改天换地”,补全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新疆降雨量少,全靠冰川融水,那就大兴水利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落实水利建设投资3.58万亿元,而在2021至2023这三年间,新疆水利投资额高达778.4亿元。

巨额资金砸下,换来的是671座水库、16万公里干支斗渠,覆盖全疆的水网也解决了新疆季节性干旱的难题——在春秋季节,农业依然有充足的水源。

新疆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国内化肥产能爆棚,2022年中国石化行业总产值达到15.95万亿元,为农业带来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氮肥产量,33%的磷肥产量,11%‌的钾肥产量。

除此之外,在其他农资领域,中国同样用庞大的工业产能和技术支撑新疆农业“逆风翻盘”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中国农机市场规模达到‌5611亿元,年总计装备总产量接近2亿台,支撑新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在农药方面,国内农药原药产量为267.1万吨,垄断了全球70%的农药原药产能;在种子方面,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四大种业公司之一的先正达,解决农业断种的隐患。

甚至在“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也通过农业部的援疆援藏行动方案给出了出路——发展低洼盐碱地养殖。

盐碱地养殖靠两方面,一是让鱼苗逐渐适应水的盐碱浓度,将鱼苗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养殖场中,逐渐过渡,二是根据不同种类的海鲜,在养殖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模拟海洋生长环境,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来源:凤凰聚焦)

新疆盐碱地养殖已经实现规模化,三文鱼、金鲳鱼、东星斑等品种均已批量上市,新疆“海鲜”成为新疆新的物产标签。

目前新疆已经不在是“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而是要成为“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成为全国粮食安全的保证基地。

可以说新疆农业的发展不是一省之力,而是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政府的扶持。

03 战略意义

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大力扶持新疆农业?因为粮食安全和新疆天然的区位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口粮自给率为100%、谷物自给率为95%以上,但是在关键的粮食自给率上,却只有81.36%,要知道,澳大利亚、阿根廷自给率超过200%,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自给率在100%—200%之间。

粮食自给率是指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它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粮食的安全程度和自给度,该数据一旦小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

而且随着国人对肉蛋奶等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将有更多的耕地、粮食被转化为养殖业的一部分,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从1990年至2022年,三十二年间,国内家庭肉类消费增长达到1.68倍,依旧与国外差距较大。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陆人均消费肉类62.09公斤,全球排名第69位,与美国(人均年消费128.63公斤)、澳大利亚(人均肉类年消费量为121.53公斤)、阿根廷(人均肉类年消费量为110.16公斤)相差甚远。

五斤粮食换一斤肉,国内肉类蛋白质需求的增加势必会影响粮食产量,从此来看,81.36%的粮食自给率还不是底线,一旦出现全球粮食危机或是国内从巴西、阿根廷等地区采购大豆等农产品的贸易受阻,国内粮食自给率或可能进一步下降。

在逆全球化、贸易战爆发的当下,这样危险因子正在显现。而新疆则是中国粮食安全最稳固的压舱石之一。

数据显示,新疆拥有全国最大的耕地储备,达到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5%,其新疆天然草地面积8.6亿亩,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4.6%,牧草地面积7.7亿亩,占新疆国土面积的29%。

农业先天条件良好,再加上国内工业的强力反哺,新疆将成为继东北之后的下一个全国性粮仓,为东部地区提供粮食、肉类等农产品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

2010年,柴静在就碳排放问题采访丁仲礼院士时,曾被反问道:“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我们也想过上欧美一样的生活,而在逆全球化盛行的当下,我们一方面需要进口大豆、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另一方面则要立足自身,保证粮食安全。

而地处内陆的新疆,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再加上整个中国工业的反哺,新疆将成为新时代下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司库财经”,作者:文森特,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疆农业 粮食安全 工业反哺 盐碱地养殖 战略布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