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2024年11月22日
苏75新构型改款中型战机尺寸比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版苏-75战斗机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包括机翼后缘和垂尾部分的设计调整,以及后机身和气动性能的优化。机翼后缘襟翼面积增大,前掠角增大,并与平垂尾和尾撑形成整体,同时平垂尾外倾角度降低,尾撑体积增大。此外,后机身设计也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翼身融合性,并对尾部反射面进行了遮蔽处理。这些改进旨在提升苏-75的低可探测性能、亚音速和跨音速气动性能,以及起降性能,但也可能对超音速机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机翼后缘及平垂尾改进:** 新版苏-75机翼后缘襟翼面积增大,前掠角增大,并与平垂尾和尾撑形成整体,平垂尾外倾角度降低,尾撑体积增大,这些改变旨在优化气动性能和低可探测性。

🛠️**后机身设计优化:** 后机身设计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翼身融合性,并对尾部可能造成较强反射面的线条和平面都做了遮蔽处理,有效降低了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气动性能提升:** 扩大机翼后缘襟翼面积,甚至形成前掠,提升了战机机翼面积,从而提高了战机的亚音速和跨音速气动性能以及起降性能,但可能对超音速机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性能取舍:** 扩大机翼面积带来的摩擦阻力增加,可能会对超音速机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体现了航空设计中性能之间的权衡和取舍。

经过迭代设计的新版苏-75战斗机的机翼前缘沿用了老苏-75的翼型设计和前缘机动襟翼。

但其机翼后缘到平垂尾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第一机翼后缘襟翼部位面积增大,且机翼后缘前略角更大,延伸到平垂尾部分和平垂尾尾撑形成整体。

第二平垂尾部分也有了不一样的设计改进,垂尾外倾角度似乎较低,尾撑体积增大,尾撑部分也增加了新的气动面的设计。

第三后机身这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提高了翼身融合性,对尾部可能造成较强反射面的线条和平面都做了相应的遮蔽处理。毛子设计师在测完了苏-75的低可探测性能之后,应当做了相当程度的针对性技术改进。

第四提高了苏-75战机的亚音速、跨音速气动性能。它的这个后缘襟翼的面积扩大,甚至扩大后的后缘襟翼形成前掠,此设计提高了战机机翼面积,可以提高战机的亚音速速段机动性能。扩大机翼面积和增加襟翼面积还可以改善战机的起降性能。当然扩大机翼面积之后战机摩擦阻力增加,可能对超音速机动性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性能取舍

最后一张图是《苏霍伊设计局85周年纪念》同样公布的苏-75战斗机的构型研究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苏-75 战斗机 气动性能 低可探测 改进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