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充气式柔性密封舱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完成在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密封舱采用柔性蒙皮复合而成,发射时折叠压缩,入轨后充气展开,具有重量轻、折叠效率高等优点,是大型空间密封舱体建造的重要途径。此次试验验证了充气密封舱的舱体承压能力、气密性能等指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实践十九号卫星还搭载了空间育种试验,旨在提升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保障种业安全。
🚀 **充气式柔性密封舱成功完成在轨飞行试验:**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进行在轨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充气密封舱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充气密封舱具有轻量化和高折叠效率的优点:** 该密封舱采用柔性蒙皮复合而成,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有效降低了发射成本和空间占用,为大型空间密封舱体建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试验验证了充气密封舱的各项性能指标:** 舱体承压能力、气密性能、舱内温度环境等指标均达到预期,填补了我国充气密封舱技术的空白,为未来空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 **实践十九号卫星还开展了空间育种试验:** 搭载了相关植物种子,利用空间育种的优势,提升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助力种质资源创新和种业安全。
🛰️ **实践十九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于9月27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充气密封舱和空间育种试验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IT之家 11 月 21 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今天傍晚宣布,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充气式柔性密封舱(IT之家注:下文简称“充气密封舱”)随实践十九号卫星完成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充气密封舱是一种由柔性蒙皮复合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密封舱,发射时处于压缩折叠状态,入轨后充气展开,具有重量轻、折叠效率高等优点,是大型空间密封舱体建造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密封舱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此次利用实践十九号卫星提供的飞行平台开展搭载技术验证试验,产品经受了发射段环境考核,入轨后顺利完成了舱体解锁、充气、展开、保压等一系列飞行动作,舱体承压能力、气密性能、舱内温度环境等指标达到技术验证预期,填补了我国充气密封舱技术的空白。
9 月 27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 —— 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将开展空间育种试验,搭载海南省、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选送的相关植物种子,发挥空间育种“诱变效率高、育种周期短、有益变异多”等优势,提升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加速种质资源创新步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