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2024年11月21日
撕掉“类存款”标签不易 理财权益投资爬坡过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迎来发展机遇,净值回升,银行和理财公司也积极发行此类产品。这是理财市场逐步探索权益投资的体现,旨在提升收益、丰富产品种类,尤其在股债市场波动时,能更好地留住客户。然而,目前市场上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普遍较低,理财产品仍以固收为主。理财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成为长期资金的道路面临挑战,主要原因是理财客户的“准刚兑”预期强烈。未来需要加强客户分层、培育,提高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申赎便利度,并夯实投研基础,才能推动理财市场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理财市场探索权益投资:**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近期表现良好,银行和理财公司积极发行,体现了理财市场正在逐步探索权益投资,以提升产品收益和丰富产品种类。

📈 **权益类产品收益空间更大:** 在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下,权益类资产可以有效提升产品收益,帮助理财公司留住客户,避免客户资金流失。

🤔 **“准刚兑”预期是主要障碍:** 近两年理财市场愈发追求低风险、现金化,强化了客户的“准刚兑”预期,这成为理财资金加大权益投资的主要障碍。

💡 **加强客户培育和信息披露:** 未来需要加强客户分层和客户培育,提升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申赎便利度,夯实投研基础,才能逐步引导客户接受权益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 **权益类资产占比仍低:** 目前市场上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大多在10%以下,理财产品仍以固收为主,债券资产占据庞大基座,理财资金成为长期资金的道路仍需克服挑战。

【撕掉“类存款”标签不易 理财权益投资爬坡过坎】财联社11月21日电,近期,包括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在内的“含权理财”迎来新气象。这不仅表现为存续类产品净值走高、业绩反弹,也表现为银行与理财公司积极储备、新发产品。这是理财市场小步探索权益投资之路的写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响应理财资金入市的号召,内嵌权益类资产可以打开产品收益空间、丰富产品谱系,特别是在股债“跷跷板”效应突出时,可以把客户留在系统内。发行含权产品渐成潮流,但纵观全行业产品线,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大多在10%以下,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在80%以上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理财江湖仍是固收为王、债券打造庞大基座的格局。理财资金在加大权益布局、成为长期资金的道路上仍需爬坡过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其主要障碍在于近两年理财市场愈发现金化、低波化,进一步强化了理财客群的“准刚兑”惯性。未来,需加强客户分层和客户培育;同时,提高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申赎便利度,进一步夯实投研基础。 (中证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理财产品 权益投资 准刚兑 客户培育 理财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