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算法主导的时代,如何保持人性的丰富性和深度思考。文章指出,垂直化的流量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多元性,并通过复旦大学写作课老师的观点,强调了关注生活细节、追求真实感受、珍惜不被珍视的机会、面对失败、保持生命不确定性等重要的人生态度。文章认为,文学具有哲学性,能解决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在AI和科技主导的时代,人文精神依然不可或缺,它能帮助人类避免迷茫和无处安放。
🤔 **关注生活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缝隙”**: 文章强调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即“生活的缝隙”,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避免被流量和算法所裹挟。
📖 **书写生活的“实感”,追求真实动人**: 文章指出,写作要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表达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人心。只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才能产生共鸣,避免陷入空洞的鸡汤式表达。
⏳ **珍惜不被珍视的机会,进行深度省察**: 文章鼓励人们珍惜那些不被外界重视的机会,通过深度思考和反省,提升自我认知,获得更深刻的人生体验。
💪 **拥有面对失败的能力,从生活中汲取力量**: 文章认为,人生难免会遭遇失败,而面对失败的能力是获得力量感的关键。通过与生活的较量,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强大。
✨ **保留生命的不确定性,拥抱未知**: 文章强调,生命充满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生命的美妙之处。我们要学会拥抱这种不确定性,而不是试图将其消除。
📚 **文学的哲学性,解决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文章指出,文学具有独特的哲学性,它能触及人心,解决科学无法解决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观等问题,在AI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的算法告诉大家,要做垂直的号,这样便于流量的精准锚定。
这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人的丰富性。
我在复旦上写作课的时候,老师总是用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太用的词语,甚至听起来是一种“悲观”的词语。
比如:
1、我们要看到生活的缝隙,缝隙的意思是细微处,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2、我们要书写生活的“实感”,这样才会真实动人。
3、要珍惜不被珍视的机会,要过经过深度省察的人生。
4、要有面对失败的能力,人的力量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跟生活的较量中得来的。
5、气场不够强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从容。
6、要看到并且保留生命的不确定性。
7、短篇小说精良的内部的结构,要有奇情,夯实的生活的缝隙。
8、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
9、勇气就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你听起来都是鸡汤,但是那些过得都比你久的文学大师们跟你讲这些,你才知道什么叫“越过山丘”之后的“清风拂山岗”。
文学是有哲学性的,它指导生活。它不具备科学性,但是它解决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Ai之下,科技之外,还得需要人文,不然人类确实是会有迷茫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