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沙金2018,(https://xueqiu.com/7909530279/313524914)
向高手学习,向犯错的高手们致敬!昨天有位好友提醒我,讲我有成为某某大v那样的危险,真的从内心中感谢!我对批评从不拒绝,但对不思考.不求甚解的杠精才讨厌。
我告诉他,我不会。
我一直记得好为人徒是正解,在网络上,我们一直向高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
同时向犯错的高手们致敬,因为从他们的错误中学到的更多;许多高手几年顺风顺水,就骄傲了离开自己的熟悉领域、能力圈,跨七尺栏结果掉在坑中;还有的盲目的猜股价,对显而易见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都是我们从高手错误用吸取的营养。
这也是我从不轻易地离开羚锐制药,离开能力圈的原因;就如重光兄所说:羚锐制药就是曹总的机会成本。有新钱我买什么票都会与羚锐制药比较,是加仓羚锐更好还是买其他,这也是大家看见我买羚锐几年,从8块多一直买到25的原因。
研究新标的,也是我这两年一只做的,有些虽然没有大买,朋友们说长得很好啊!有影响确定性安全性的,哪怕一点,我都不会去真买。只有等这个风险排除,才会上仓位。
最后让我们学习一段芒格和巴菲特谈机会成本的对话,其中一段老爷子说:我买什么东西都会与我的可口可乐、吉列对比一下,看看是买这个东西还是加仓可口可乐和吉列合算,供大家学习:
芒格与巴菲特谈机会成本
芒格:我认为,投资筛选标准是机会成本是一个简单的理念,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大笔下注的投资机会,且与你看到的其它98%的机会相比,你更喜欢这个机会,你就可以把其余98%的机会踢掉,因为你已经知道更好的机会了。因此,有很多机会可供投资的人获得的投资通常比机会较少的人好,使用机会成本这个理念来筛选可以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持有这种态度,你会得到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投资组合。
机会成本是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筛选标准,如果你有两个疯狂追求你的求婚者,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好千万倍,你就不用在另一个身上花费时间了。我们筛选投资机会也是这么做的。我们使用的筛选标准是最基本的想法,它们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人们不断问我们这些标准的背后有什么玄机。
巴菲特:如果有人向我们推销一家企业,我们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们更愿意买入这家企业,还是更愿意增持可口可乐?我们更愿意购买这家企业哈,还是更愿意增持吉列?”不拿这些未知的新企业与你非常确定的企业进行比较是疯狂的,你能找到的、未来前景和可口可乐一样确定的公司极少。因此,我们想购买那些确定程度接近可口可乐的公司,然后,我们想弄清楚购买新企业是否比增持我们已经持有的公司更好。
我们使用的第一个筛选标准可能是我们是否认为自己很懂这家摆在我们面前的企业,这一点我们能立即知道。如果这家企业通过了第一道筛选,接下来我们要问这家企业是否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两个标准可以把绝大部分考察对象筛选掉。
我们并不持续追踪所有的企业,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评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价值的美妙之处是它是累积性的。如果你40多年前就开始评估各大企业的价值,现在你就积累了许多企业的估值知识。开始的时候你不需要掌握很多行业的估值知识,可以从了解一些重要行业开始入手,总共大概也就只有75个重要行业,你可以逐步了解行业是如何运作的。你不必每天都从新开始,不用咨询电脑,你什么都不用咨询。所以,评估企业估值可以享受知识日积月累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喜欢不发生变化的企业的原因之一。
以上内容来只巴菲特与芒格在1991年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