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STH_,(https://xueqiu.com/9430706524/313417077)
这几年一个很确定却不明显的趋势是,整体上渠道平台的算法改善后对于流量分发与定价是更精准的。而cp基于流量hack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比如买量游戏、南极电商、fila等等在我的定义里都属于流量hack生意。
渠道平台之间差异也比较大,导致大家对于这部分变化的感知力偏弱。但是如果把渠道分发平台分成两类:强分发能力的公司(一级为主)vs弱分发能力的公司(二级为主),其实会更明显。
强分发能力的公司:抖音、美团、拼多多、腾讯、心动等。这部分基本都是属于直接进行一级流量分发,较少依赖内生态(内容主)做二级分发,这几年的增速都可以看作内生总流量增速*货币化率变化*算法提升。
弱分发能力的公司:B站、淘宝、小红书等。这几家的特点都是比较依赖内生态(内容主才是一级分发)做二级分发。B站和小红书处于总流量和货币化率都还有提升空间的,尤其是小红书用强大算法推荐拿回了部分分发能力(把用户关注移入了次级页面也不影响体验,甚至有提升),B站因为算法太烂所以试图拿但拿不回(把用户关注移入了次级页面,但首页依旧大量关注up的内容而不是纯兴趣算法分发)。淘天则一直在平衡一二级分发能力上(本质是淘天到底做to B还是to C的生意)摇摆不定。
哪一种分发方式是对渠道更有利的呢?其实即使在强分发能力的一级分发商之间亦有差距,比如抖音、美团、拼多多基本上是可以把cp卡在生死线上,不得不去卷,但又没法活得很好,做得好的cp基本上只是阶段性把控了流量密码。尤其是拼多多和美团这部分生态其实是有一些透支的,所以我不会假设这两家能长期保持在目前的货币化率:cp至少要保持都能活得还马马虎虎,做得好的能小赚到大赚,否则长期来看出清了cp,参与这个游戏的玩家减少之后对于渠道平台并不是好事。抖音内部差异比较大,每个板块之间的cp方状况都不一样,部分有增量的细分板块大部分玩家都活得很不错。
那回头来看cp方,我就没法给很多流量hack生意一个15pe+的估值了,有些阶段性的beta可能10pe都悬。在吃国产替代份额提升的部分行业可能好一些,比如美妆和运动服饰,未来几年可见视野内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topline增速依旧会高于净利率下滑速度。部分cp如果坚持去做正确的事,将生意模式慢慢转化成真正的品牌生意,长期来看会和坚持流量打法的cp拉开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