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心安,(https://xueqiu.com/5034468546/313092749)
$正帆科技(SH688596)$ 之前发帖说过,以为正帆前三季非设备类新签订单同增83%主要是零部件和模组(Gas Box业务)订单同增引起的,后看了债券说明书回复函,实际主要是气体订单同比大增导致的,零部件和模组(Gas Box业务)订单同比增长一般。
根据公司债券说明书回复函,在手结余订单一直不含MRO业务,其中:21年是不含气体业务订单;22年包含气体业务订单,当年气体业务订单结余1.56亿;23年气体业务订单结余1.22亿,24年上半年气体业务订单结余7.37亿。这样推算,24年上气体业务新增订单8.89亿,较上年同增应该有6亿,增长300%,气体业务订单呈现一个爆发性增长的状态。全年概算的话,今年气体业务订单量大概应在18亿左右(含税)。
从公司债券说明书回复函可以看到,24年上半年公司气体产能严重不足,上半年2.51亿气体收入,外购占比76%、自产占比24%,外购毛利率14.9%,自产毛利率28%。自产气产能方面,今年新投产:潍坊高纯大宗项目产值3.7亿,合肥高纯氢气项目产值没披露,收购的华业一期技改、几个收购的小公司年产值在千万左右水平,现加上合肥原项目气体产能,今年自产气年产能撑死不超过10亿。而募投的三个:铜陵一期、合肥三期、丽水特气没投产。不知道今年这么大的订单量公司能不能消化,如果自产不足,只能进口外购了。
那么从上面可以看到,公司向气体业务发展的战略转型其实已经成功了,25年气体业务收入规模预计就可以达到20亿左右的水平,但今年毛利率估计提不上出。随着募投的三个项目到25年下半年投产,自产气就可以达到18亿左右规模,按28%毛利率算,毛利就很可观了。
零部件和模组(Gas Box业务)业务在23年签了很大的订单量,估计应该在11亿多,今年前三季,该产品订单量只是持平或略增。从鸿舸增资盛红晔获得供应 GAS BOX 机会和拓展日本市场来看,国内市场该产品应该遇到瓶颈了,下面看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场能不能有机会。
综上,到25年,公司非设备的Gas Box业务规模在10亿左右、气体业务规模在20亿左右,MRO业务规模在4亿左右,合计35亿左右,加纯设备类业务假设在35亿左右,即25年总收入70亿左右,非设备类业务占比已达50%左右。即使后面纯设备类业务因光伏影响签单下降,但年保持在35亿左右签单规模应该可以持续,加之气体业务高增长抵消,从26年或27年后,因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和高基数的原因,业绩不会出现近几年的高速增长、而进入到一个稳健增长期。倒是当下,市场给的估值水平只是一个低增长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