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夏雨股赏,(https://xueqiu.com/1216503942/313071513)
$第四范式(06682)$ : 文章很专业全面,10月初买了点观察仓后开始仔细看这个公司,回看了半年报和年报业绩会,会上戴回复提问说,第四和几大互联网巨头没有竞争关系,真正有激烈竞争的是在to-b边缘的业务领域(我猜大概是智能客服和智能监控)业务占比不到1%,听了很疑惑,为什么和巨头没竞争? 巨头看不上to-b业务? 后来资料看多了,才明白他已经形成了壁垒。14年公司成立时已经开始搭建sage模型框架和使用autoML技术,这是遥遥领先的先发优势,1. 用大数据技术和autoML技术打开了第一个客户招商银行的大门,助力招行的信用卡业务在业内领先,后拓展至其他大行,进入Sage1.0时代 ,基本上是比较苦逼的项目外包类似的业务 2. 积累了经验和系统的技术升级,也进入了能源电力行业,系统升级到Sage2.0 ,平台化的效果初现 3.快速拓展到零售,制造业 的sage3.0时代,已经是ai化的大模型,平台功能占主导。 4. sage4-5时代各种标准化ai应用遍地开花,sage aios上运作的10000多个模型就是10000多个解决实际问题,降本增效的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使用10年打磨出来的最先进的技术系统和集行业最优秀专家的经验。10年前就有了大模型的雏形,格隆会的采访中透露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在早期实际应用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失败,这些失败是推动技术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个新进入者怎么进来? 不管是巨头还是谁,拼技术还是拼know-how? 可能有些没有覆盖的ai领域有点机会,但第四推出了各种全家桶产品,把企业的需求一网打尽。已经有很成熟的产品,客户为什么让新进入者来做试验田? ai产品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的。就像在依靠人力的旧时代,你面前有一辆自行车和汽车,都能提高你的出行效率,你选哪个,选错了被你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这就是壁垒,壁垒不只是客户粘性。第四起步的客户在金融和能源电力行业,几乎没有民企。不是因为政府关系好,只能做to-G生意,现在发展到千行百业后,你去看看他的外企和民企客户有哪些: 麦当劳,肯德基百胜,百威啤酒,oatly,吉尼亚,海尔,蒙牛,复星,宁德,安踏,乐刻。。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