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两桶江山,(https://xueqiu.com/7795550464/313091530)
$联创光电(SH600363)$ 很多人非常在意中久激光,虽然这次联创破历史大箱体是因为这个,但是从长期来看,激光只能增加联创的宽度,决定不了联创的高度。联创的未来重点还是看联创超导,关于超导,这点供大家参考吧。一是关于目前超导产能问题。几次调研都很明确说了,现在超导最主要的制约就是带材。联创超导几个产品落地之前,不管是高温和低温,都是实验性质,对上游带材需求不大,而且每年需求比较稳定。联创超导产品落地后,尤其是核聚变实验开启,对带材需求极速放量,上海超导一期扩产就是百倍,这对上超来说也是挑战,很多流程也需要重新调整,需要时间。按照超导消息,25年带材才能缓解,26年以后基本不是问题,上超等上游扩产也会加快。目前核聚变是优先保障方向,一半以上用在上面,剩下的才会用在联创超导其他产品上。
二是很多人非常纠结合作伙伴为何是盈谷,而不是头部企业。我想说的是,还有比盈谷更好的合作伙伴吗?联创超导做高温磁炉,需要的是什么,它需要一个产品试验车间和有实际生产能力为厂家,而且联创超导的炉子是需要联调联试的,也就是几台几十台一起使用生产,你让联创自己搞吗,且不说会不会生产,从头搭建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盈谷呢,本身就要建二期项目,需要200个炉子,加上现在光伏调整周期,建设也没有那么急迫,刚好遇上了联创超导的试验需求,两边的契合度不要太完美,也就是说联创超导的运气太好了,你看看盈谷的回复,盈谷从头到尾花了多少时间和资金,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起码节约了联创超导2年以上的时间,这也就是联创22年底开始做光伏炉子,到现在已经迭代到第二代了。
三是联创超导后续产能问题。很多人觉得按照规划,到27年才700台的产能。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炉子都要联创超导自己做呢?按照披露的进度,联创半导体磁感应炉样机已经出来了,按照光伏炉生产的效果,半导体反应炉的产品特性超过预期是大概率的,其实不论是光伏炉还是原来的金属加热,这两个行业目前都是有收缩预期的,即使是头部企业资本扩张的意愿也不强,加上联创超导产品刚出来,也没法放量,所以就算性能再好,大企业估计也就是小规模替换做试验积累经验,还远不到大规模替换的时候。联创呢,目前的产能就是做好光伏产品的迭代更新,到最终定型,短期的重点突破半导体反应炉,这个是大增量。
联创超导我感觉的预期是,半导体炉后续自己生产,光伏炉可以直接找目前市场供应商授权生产或合作生产,自己主要做核心的超导部分。
所以产能是相对的,最好把联创超导产能规划看成一个大型的研发和定型车间比较好,相对于联创来说,更急的是目前市场上的光伏加热炉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