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2024年11月16日
新疆的海鲜、甘肃的虾,农业大摸底有多精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电商平台在助农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流量扶持、产业带建设等,但同时也指出这些措施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文章以洪湖粉藕为例,讲述了电商平台如何帮助农户提高农产品价格和知名度,但也揭示了农产品电商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农户电商意识薄弱、利润低、生产效率低等。最终,文章呼吁真正的助农应该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保障其权益。

🤔电商平台推出流量扶持、减免等措施,试图帮助农产品商家降低成本,获得更多订单,如拼多多百亿补贴、天猫双十一关注商家ROI等。

🍎农产品电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农户电商意识薄弱,难以独立运营店铺;农产品本身利润低、易损耗,物流成本高,导致电商商家难以盈利。

🏭产业带建设成为新的助农模式,通过集中收购、品牌打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等手段,提升农产品价格和销量,如洪湖粉藕通过产业带建设,价格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提升。

💰真正有效的助农方式应该是保障农民的收益,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压价等问题。

🌱农产品电商渗透率较低,仅为3.21%,而电商平均渗透率为27.2%,说明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电商助农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原创 差评君 2024-11-15 00:00 浙江

都是一家人,别藏着掖着。



 这购物节一来,不管咱打开什么 APP ,最后,命运都会让我们相聚在购物平台。


闭眼在屏幕上随机一点,马上就能传送到各种橙色、红色的软件里。


这直接导致,差评君最近购物的时间大幅上升。连蹲坑的必备任务,都从刷抖音,变成了刷购物车。


结果,昨天我在某购物软件瞎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


伊犁高白鲑鱼【 新疆直发 】【 新疆赛里木湖鲑鱼 】


 等,等会?我镜片不会没擦干净吧


中国最内陆的地方,要运海鲜给我们这个东部沿海城市?


上网搜了一下,我才知道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伊犁河流域就已经在养殖虹鳟鱼了。当地的五道黑、乔尔泰等鱼种甚至是特有的经济鱼种。


让差评君有点意外的是,原来新疆的适渔滩涂面积超过了 4600 万亩,而且雪山融水水质清澈。


这两年技术更新后,还能在盐碱地上模拟出海水环境,养出来的鱼虾肉质更是 Q 弹。


 看新疆这小子,这么瞒大家伙。网友们干脆在全国,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农业大摸底:


甘肃来的南美对虾、衢州的鱼子酱、山东的车厘子、哈尔滨的蔓越莓,还有贵州的抹茶、广西的蜜柚。。。


报着报着已经饿了。


要不是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发达,上网就能搜,不然我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当地人的嘴巴都这么严吗?有这好东西,为啥瞒着全国人民?


结果,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负责人贺刚刚,却觉得这事挺正常的。


 如果聊农产品生意,贺刚刚绝对是有发言权的。他所在的公司,已经是国内的藕相关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


当我来到他在洪湖的工厂时,看到除了已有的几栋厂房、员工宿舍等建筑外,还有一栋新楼正在建造中。


贺刚刚从 2012 年就在做农产品电商了,到现在差不多 12 年时间。他和我说,很多农产不是不想,而是很难走出当地。


作物是认土地的,地域性极强。就像咱们常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而大多农产品都是周期性成熟,又特别容易变质。没法一次性入库,然后一点一点掏出来卖。


 所以,很多作物只能现采现发,卖不掉就只能烂地里。像咱们吃的鲜藕,大多是两三天前,刚从地里刨出来的。


当天采摘打包好的洪湖粉藕


这种头疼的性质,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运费贼贵,生鲜的运输物流成本大概是普通商品的 2-4 倍。


不仅如此,损耗率还贼吓人,发展到近两年,我国食品流通运输的损耗率依然还有 14% 。


像藕很容易在运输中失水和褐化( 氧化变色 )为了解决损耗,贺刚刚试过抽真空、塑料薄膜包裹等各种办法。哪怕抽真空后,也只能存放几天。


 赔了大量钱之后,他们才无意中发现了最好的保鲜方法,其实是不洗藕。


藕表面连带着的淤泥,可以模拟土里的环境,保存水分,避免氧化。带泥的藕可以在冰箱里保存 7 天时间。


可是,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的试错成本。


甚至,贺刚刚想起自己 19 年刚来洪湖的时候,发现当地农民,连水果外面那层海绵包装网套都不认识。


这在水果的运输里,其实是最基础的保护常识。


所以很多农户,还是采用利润比较低的直销模式,就是地里摘完,就拉到集市上卖。天各一方的我们,自然也就很难见到这些作物。


而这些年电商发展起来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农产品的困境,让各种地方的特色农产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毕竟只要上个链接,买家就自己上门。不再有四五层的中间商赚差价。


 但贺刚刚坦言道,农产品电商这条路,实际也并不好走。因为挺多小农户,依旧做不来电商,一些会做电商的人却不想搞农产品。


虽说拼多多这种靠农户起家的平台,已经尽量把搭建流程搞得比较小白了。


但摆在贺刚刚面前的现实是,很多农户甚至连上传一张好看的封面图,把店铺介绍页写清楚,都难以做到。更别说,后续还有流量运营、售后管理等等环节。


这边电商门槛拦住了部分农户,另外一边,农产品的天然劣势,使得很多懂电商的人也对此望而却步。


最致命的就是利润和生产效率低,像藕的采摘就高度依赖人工,只能请专业的采藕工人。


很多在深圳做惯了数码、服装的人也试过来洪湖搞农产品,结果 10 个人里有 3 个都坚持不过一年。


 就连贺刚刚自己,也是因为原来做的百丽女鞋供应链断了,才不得不转手卖起了表哥家的柑橘。


 “ 但凡有别的资源,那肯定就玩那些东西了。 ” 


而且,贺刚刚有点抱怨地向差评君吐槽: “ 越来越难做了。 ” 尤其是流量费,让他相当头疼。


要想让自己在大排长队的商品图片里,不被折叠,商家只能持续地烧钱。


2018 年的时候,电商平台的平均流量成本,就已经达到了 10%- 40% 。这意味着卖出 1000 元的货,其中有 400 块都用来打广告了。


那会很多搞农业的人,估计连电商是什么都不知道。


 正好那会拼多多刚出现,流量费还便宜。贺刚刚和一众农户们就想去试试,华贵( 贺刚刚所在公司 )当时也是大力投入。只要数据还好看,就一直砸钱。


19 年的时候,华贵在拼多多上的主力产品,ROI( 投资回报率 )可以做到 8 点多。


一般来说, ROI 大于三就算不错了。达到 8 点多,意味着花 100 块打广告,能卖掉 800 多的货。华贵在拼多多上一年就能卖掉一两千万的货。


但随着电商平台逐渐成熟,流量池随之变小,大家获客的成本走高。哪怕像张大奕这种资深网红,也表露过隐性流量成本对她们的压力。


 本就利润微薄的农产品,压力就更大了,华贵现在不得不严格计算和控制每个月的流量费投入。


平台也注意到了商家们面对的各种困境。所以,我们能发现今年电商平台们的 “ 潮流 ” 之一,就是掏钱给商家们减负。


各家都出了包括流量扶持在内的各种减负措施。


 像拼多多最先出的 “ 百亿减免 ” ,逻辑就很简单。首先退还仅退款订单的推广费、技术服务费。一个简单的改动,就让华贵每个月省下 3% 的成本,大约 15 万。


除此之外,仅退款也总算开放了申诉入口。就贺刚刚自己体感来说,能在 24 小时之内响应,成功率都还可以。


拼多多也有其他专门针对农户的流量补助。比如丰收节,就掏出了 10 亿补贴、 20 亿流量包扶持扶持农货商家。


后续像天猫双十一,也不再提低价。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强调说, “ 得保证客户的 ROI 。 ” 让商家投进去的钱,更值当,换来的订单变多。京东和抖音,也开始下调年费门槛和商家保证金。


 不过,平心而论,我觉得这对于助农整个事业来说,可能还是治标不治本。


前面我们就有提到,有意识做电商的农民,本就是少数。直到 2022 年,农产品的电商率的渗透率都只有 3.21% ,而电商的平均渗透率是 27.2% 。


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是按照传统的收购模式在市场上流通,流量和补贴上的减负,只能辐射到相当有限的范围。


电商平均渗透率


所以,现在各家也都在做特色产业带的建立。像拼多多 9 月公布的 “ 新质商家扶持计划 ” ,将投入 100 亿资源包,深入到 100 个农产区、产业带里,去寻找和扶持有供应链和创新能力的商家。


 产业带给农户们带来的好处非常直接粗暴。它能直接带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上升,并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打开销路。


就拿藕带这个作物来说,它是藕未成熟的幼年形态,比藕更难保存,原来是大家都不要的部位。


但在华贵做了第一款藕带的产品之后,藕带就被带火了。


第一年,华贵还得用 5 元一斤的保底收购价,说服农户抽藕带给他们。不到两年,开市藕带的原料成本就在 20 块钱一斤。


2020 年,华贵和央视和拼多多联合了开了一场直播。贺刚刚和我回忆说,直播间爆了。当时洪湖这一片池子里的藕,基本都被抽空了。


洪湖粉藕的名气也彻底打出去了。在热度最高的 2020 年,其他藕的价格可能是 19 块 9 一斤,洪湖粉藕可以卖到 39 块 9 一斤。


哪怕现在,粉藕在当地的收购价,也从曾经的一块多,涨到了两至三块。


更重要的是,产业规模化之后使得分散的农业可以被集中起来。农民不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有了一个进入当地的工厂,获得收入稳定的可能性。


甚至,很多当地人一边在家门口的藕加工企业上班,另一边自己家的地雇人采收,赚两份钱。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谷贱伤农 ” 是我们永远关心的话题


但事实就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充满了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使我们听过太多压价农民的故事。


甚至某些助农的口号喊到最后,竟也成了一场变相的压榨。


不管是电商和直播平台们的减负,还是产业带扶持。


差评君始终觉得真正的助农,就是简单一句:让农民们拿的变多,让他们拿到该拿的。


撰文:star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富贵


图片、资料来源

亿邦动力|中国电商渗透率会超过40%吗?

巨潮WAVE|电商卖家的流量困局,需要一场巨变|巨潮

中国人口和粮食安全报告2023版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电商助农 农产品电商 产业带 流量补贴 农民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