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东邪惜独,(https://xueqiu.com/7913121001/312773926)
<不成长也没问题>
散户乙有两笔非常经典的投资,一笔是几乎全仓买入泸州老窖,另一笔是把将近一半的资产买入中国神华。
买入泸州老窖的资金总额大概是千万级,买入中国神华的资金量以亿为单位。
这两笔投资的巨大成功,都是后期成功实现了戴维斯双击。
有趣的是,散户乙在买入这两笔投资的时候,思维几乎是相同的,即:
即使它不增长,仅仅靠股息,这笔投资也满意了。
可见,散户乙在投入之初,并没有期待他的成长,而是满足于股票在不成长的情况下,股息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成长只是运气好,但即使没有这份运气,仅凭实力(股息),也可以满足要求。
我们假设,在买入公司的时候,真的不成长了,那么这笔买入的逻辑,是否正确呢?
巴菲特在1994年的股东大会上,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道:
<我们也愿意收购那些根本不会增长的公司。我们就看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收回多少现金。
如果你要把100万美元存入一个储蓄账户,你是想要一个每年支付你10%而金额从未改变的账户呢?还是想要一个每年支付你2%而每年增长10%的账户呢?
你可以算算这些问题的答案。
虽然一些公司的业务没有增长,但与一些需要持续资本投资而产生增长的公司相比,前者是更好的投资。
业务的增长需要大量资本,和业务的增长不需要资本,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我们拥有的一些生意,根本不增长。但是他们给我们贡献了很多资金,我们可以用这些资金去买别的生意。
因此,我们虽然没有实体经济的增长,但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本却在增长。
这种情况,要比某些需要将所有的资金投入才能增长,却不能给我们提供高回报的企业的投资更为有利
>
巴菲特这里提到了两个投资策略:
①如果你投资的公司,能够不依赖于资本投入而增长,那样是最好的;
②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公司,那么选择那些不增长,但是有大量资本可以让你再投资的公司,也是不错的。
我们就来做个测算。
假设我们投入了100万的本金,买入一个股息率为10%的股票,再假设,该公司无增长。
这位投资人每年收到10万元的分红,然后把分红拿去投资,并且获得了年化15%的投资回报。
10年之后,该投资人所持有的公司市值仍然是100万元,而每年分红的股息增长至233万元。
总值是333万元。
相较于最早投入的100万元,年化增长大约是13%。(图片一)
如果坚持这样20年,年化回报也大约是13%,朋友们可以算一下。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假设。
这家原先预期为无增长的公司,实际上每年的现金流增长恰好和通货膨胀同步,我们假设为5%的增长水平。
10年之后,总值大约为378万元,年化增长率为14%,比无增长大约多了1%。
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假设我们原先投资的公司市值无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对分红的再投资,所能取得的投资成果。
在案例二中,如果初期投资的公司市值可以随着通货膨胀按照5%的幅度来增长的话,那么10年后的总市值即为441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为16%。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拥有比较好的资金配置能力,并投资于一个增长率较低且股息率较高的股票时,我们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看似矛盾的地方。
那就是,既然我们有能力投资一个年化增长15%的股票,为什么还需要投资一个10%分红但无增长的股票呢。
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值得考量的地方。
当我们仅仅以股息率作为衡量一个投资要素的时候,通常企业能够运用较少的资本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类企业一定拥有比较明显的经济商誉,而这类经济商誉可以给该企业带来超越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幅度,从而带动股价的同步上涨。
除此之外,股息率会因为业绩的增长呈现收敛的趋势。比如说从10%的股息率收敛至3%,实际上股价就会呈现三倍的涨幅,从而提高我们的持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