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佩奇的小玉米,(https://xueqiu.com/4922799386/312827349)
今天想发帖子来说一下AI硬件和AI应用投资的感受。从去年3月到现在,我一直在AI硬件里,感觉挺难,一年半的时间,回撤2/3一次,腰斩一次,本来离10倍已经近在咫尺,昨天一跌,又远了一点。
但当我决定拿一部分仓位来投资应用的时候,我必须得说,有时难易是比较出来的,我决定买光模块,大概只用了10份钟,拿的过程是艰难,但是90%的时间我都是很坚定的,所以决策简单,拿的过程也几乎不动摇,总体来说算是顺利。
但是AI应用给我的感觉是大浪淘沙式的,我无法第一时间确定我到底要买哪一个,看着我自选股池的几十只股,我觉得我甚至连方向都没有。我自己是软件出身,按理我理解起来应该比别人简单一点,但是我发现,我仍然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因为硬件想对比较标准化,产能短时间无法爆发,容易按计算器,投资硬件最大的难度,其实是技术路径的判断,但是这个判断在80%的时间是不需要的。
而投资应用就复杂非常多,应用也分为硬件的应用和软件的应用,无论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配件等硬件的应用,和投资算力的方式是没区别的,这是简单题,技术路线,卡位,按计算器,一只股只要卡位好,技术路线没问题,拿着就是了,这是我快速第一时间找到恒玄的原因。
但是到了软件,我发现我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软件的方向非常非常多,商业模式非常非常多,需求非常非常多,to B端很多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需求,to C端更是需求五花八门。
我投资喜欢追求最简单的逻辑,但是在软件上很难,因为即使是简单的逻辑里,也有不同的方向。所以我现在的做法就是排除法,先把我几十只的自选股池缩减到10几只是第一目标

我排除了
1.通用大模型
2.所有和图片,视频相关的公司(美图是在最近排除的)
3.所有依靠大厂产业链生存的软件公司
4.所有游戏相关的公司
我发现,我几乎把去年炒的所有AI软件都排除了,自选股里几乎全是生面孔,以至于我又开始愁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多股,我看研报都看眼花了。
昨天软件大跌,我超级开心的,因为跌下来我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总不至于我还没学完,股价都跑天上去了吧

所以我要说的是,软件不要炒作业了,我自己都还在学习中,学不完,真的学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