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离不开一把手的远见卓识,但更离不开管理层对适宜创新环境的孕育,抛开学术化的讨论,我们从身边大自然的熟悉之物中也能获取不少启示。我撰写这篇文章时正是松茸上市的季节,这种菌菇有着矿物质的特殊气味,于我这样味蕾尚未打开的人来说,并不十分吃得习惯,但是由于松茸产量稀少、难以人工培育、且营养丰富,近年来被追捧为珍馐。创新其实有点像松茸,它稀缺,且难以被发现。需要你强烈的探索欲望、好奇心和足够的耐心,你需要深入森林,在万千葱绿之中寻找那些露出松茸线索的菌丝。采摘时也需要格外避免用力拔出,以免损伤菌丝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一如心理学家卡尔·韦克提出的“感知-行动”理论强调,创新者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通过行动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策略。比松茸更为常见的竹子,则给予我们关于创新更进一步的认知。竹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迅速生长,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它的材质富有韧性,且用途广泛。创新也需要人们具备竹子这样快速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根据《创新的困境》一书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研究,成功的企业往往因为过于依赖现有的成功模式,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新兴技术的威胁。创新需要企业具备快速反应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此外,竹子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弹性,能够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创新也需要具备韧性和抗压能力。创新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创新者需要面对失败和挫折,保持韧性和坚持不懈。根据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的研究,韧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创新者需要具备长期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人类类似,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物种,蜜蜂通过复杂的协作合作来采集花蜜和酿造蜂蜜,蜜蜂身上所具有的勤劳、专注、协作精神也是创新者同样具备的优点。蜜蜂勤劳且专注于采集花蜜,展现出高度的专注和勤奋。创新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专注。根据《创新的艺术》一书的作者汤姆·凯利的观点,创新不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持续的努力和专注的结果。创新者需要不断地试验、迭代和改进,才能实现突破性的成果。创新也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根据《创新的DNA》一书的作者杰夫·戴尔、哈尔·格雷格森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研究,创新者需要具备五种关键技能:联想、质疑、观察、实验和网络。这些技能的培养和应用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团队成员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技能互补,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解决问题,推动创新的实现。在本文最后,我来小结一下,如果你期望成为一个创新者,不妨像采集松茸或者密室逃脱时一样,尽可能对世界保持探索精神;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像竹子一样锻炼快速反应和适应变化和抗压能力;虽然协作会增加很多工作量,但是比起孤军奋战,与团队一起相互激荡也许更容易做出不同凡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