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 资讯 - undefined 2024年11月14日
房地产政策的隐秘增量或有4万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相继发布公告和通知,推出多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包括降低契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等,旨在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此外,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鼓励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预计将释放约4万亿资金,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推动经济循环。这些政策的落地,为资本市场带来积极信号,预计未来财政政策仍有增量可能,风险偏好上行概率较大,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

😊 **契税政策调整:** 针对居民购房,契税政策进行调整,例如140平米以下的住房契税降至1%,旨在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并不再区别对待北上广深二套房的契税政策。

🏡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降低:** 针对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降低0.5个百分点,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压力,尤其是在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部分项目增值率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税负有助于企业资金回笼。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 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鼓励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预计释放约4万亿资金,用于土地储备、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 **资本市场积极信号:** 这些政策的落地,释放出积极信号,预计未来财政政策仍有增量可能,风险偏好上行概率较大,资本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为市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的公告》(下统称《公告》);11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下称《通知》)。

主要观点

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上,蓝部长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列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的第三条(仅次于化债、特别国债注资大行);副部长廖岷展开介绍了财政部的三方面考虑:第一,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第二,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第三,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11月8日,蓝部长在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11月11日~13日,《通知》、《公告》相继发布,财政支持地产政策落地兑现。

一、《公告》:显性的增量,契税、土地增值税超预期支持居民、企业

《公告》调整了哪些税?可分两部分:一是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税收政策(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符合预期,属于“四个取消”、赋予地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已由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在10月17日住建部发布会上阐述(详见《地产转向新特征或已明确》);二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税收政策(契税和土地增值税),超预期,结合有关部委负责人介绍:

契税的增量点在哪?针对居民,超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购房不超140平米,契税降至1%(无论唯一住房、二套房);

2、购房140平米以上,唯一住房契税减按1.5%,二套房契税按2%;

3、不再区别对待北上广深二套房(面积不超过140平米,契税1%;140平米以上,契税2%)。

土地增值税的增量点在哪?针对企业(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超预期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随着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部分地产项目增值率降幅较大,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过高,或导致企业持续多缴税、累积资金压力):将各地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降低0.5个百分点,即东部下限为1.5%,中部和东北下限为1%,西部下限为0.5%。

二、《通知》:隐秘的增量,土储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或有4万亿

《通知》虽由自然资源部发布,但内容对应廖副部长10月12日介绍的“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方面考虑之首,预计土储专项债有望成为4万亿级别的增量政策,资本市场当前对其重视程度仍不足。

为何政策量级或有4万亿?提供一个参考视角:疫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卖地不畅,让城投托底土地市场,对其形成较大资金占用;我们测算2020~2024年城投超常规拿地占用资金近4万亿,土储专项债或以“类化债”逻辑,大额释放这部分流动性(具体土储专项债是否全部、何种节奏支持城投,尚不清楚,仅从支持地方政府角度,提示一个支持该工具放量的视角)。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若明年土储专项债重启发行,当地又有符合中央战略要求或当地民生、实体经济需要的项目,当年或就能形成进入经济循环的增量(仍属地方合理发展权,详见《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点评》)。《通知》明确“收回收购的土地原则上当年不再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但“收回收购土地用于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项目的,不受上述限制”,城投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政府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本身优势就不在房地产开发、而在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符合《通知》要求。

三、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

重申明年两会之前,预计财政政策随时仍有增量可能,几乎没有明确证伪的风险,风险偏好上行概率料将显著大于下行,是珍贵的、确定性较高的活跃窗口(详见《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点评》)。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公告》:显性的增量,契税、土地增值税超预期支持居民、企业

《公告》调整了哪些税?可分两部分:一是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税收政策(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符合预期,属于“四个取消”、赋予地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已由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在10月17日住建部发布会上阐述(详见《地产转向新特征或已明确》);二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税收政策(契税和土地增值税),超预期,结合有关部委负责人介绍:

契税增量点在哪?针对居民,超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购房不超140平米契税降至1%(无论唯一住房、二套房);

2、购房140平米以上,唯一住房契税减按1.5%、二套房契税按2%;

3、不再区别对待北上广深二套房(面积不超过140平米,契税1%;140平米以上,契税2%)。

土地增值税增量点在哪?针对企业(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超预期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随着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部分地产项目增值率降幅较大,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过高,或导致企业持续多缴税、累积资金压力):将各地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降低0.5个百分点,即东部下限为1.5%,中部和东北下限为1%,西部下限为0.5%(注:为保障土地增值税收入及时均衡入库,土地增值税实行预征制度,即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在项目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按一定比例预征土地增值税,待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税务总局于2010年发文明确了各地区预征率下限,其中:东部为2%,中部和东北为1.5%,西部为1%)。

二、《通知》:隐秘的增量,土储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或有4万亿

《通知》虽由自然资源部发布,但内容对应廖副部长10月12日介绍的“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方面考虑之首,预计土储专项债有望成为4万亿级别的增量政策,资本市场当前对其重视程度仍不足。

为何政策量级或有4万亿?提供一个参考视角:疫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卖地不畅,让城投托底土地市场,对其形成较大资金占用;我们测算2020~2024年城投超常规拿地占用资金近4万亿,土储专项债或以“类化债”逻辑,大额释放这部分流动性(具体土储专项债是否全部、何种节奏支持城投,尚不清楚,仅从支持地方政府角度,提示一个支持该工具放量的视角)。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若明年土储专项债重启发行,当地又有符合中央战略要求或当地民生、实体经济需要的项目,当年或就能形成进入经济循环的增量(仍属地方合理发展权,详见《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点评》)。《通知》明确“收回收购的土地原则上当年不再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但“收回收购土地用于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项目的,不受上述限制”,城投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政府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本身优势就不在房地产开发、而在民生领域和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符合《通知》要求。

三、对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好饭不怕晚,空间在路上

重申明年两会之前,预计财政政策随时仍有增量可能,几乎没有明确证伪的风险,风险偏好上行概率料将显著大于下行,是珍贵的、确定性较高的活跃窗口。

本文作者:张瑜 S0360518090001,来源:一瑜中的,原文标题:《隐秘的增量——财政支持地产政策点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 财政政策 契税 土地增值税 专项债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