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1月14日
藏在台面下的德国军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俄乌冲突爆发后,战争形态回归到传统火炮为主的作战模式,火炮弹药需求激增。德国军工企业,如莱茵金属,承担了为乌克兰生产炮弹的重任,但其产能爬坡却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俄乌冲突中火炮地位的提升、德国军工企业承担重任的原因、以及德国军工产能提升面临的困境,并揭示了德国军工企业低调行事的原因。从战争对火炮需求的重新认识,到德国军工企业的困境与机遇,文章展现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军工产业的微妙之处。

🤔俄乌冲突中,火炮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决定战场局势的关键因素,双方伤亡近80%来自火炮攻击,战争形态回归到传统火炮主导的作战模式。

🏭德国军工企业,特别是莱茵金属,承担了为乌克兰生产155mm炮弹的重任,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国家炮弹产能不足,而德国拥有较强的火炮及弹药生产能力。

💰德国军工企业在扩充产能方面面临挑战,包括原材料短缺、产能爬坡缓慢等问题,同时也在努力提升155mm炮弹的年产能,以满足乌克兰的需求。

🛡️德国军工企业,如莱茵金属和KNDS,在官网上刻意低调处理火炮和弹药业务,这或许与德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责任和国际形象有关,希望避免引起争议。

⚠️俄乌冲突也暴露了德国军工企业在和平时期产能下降、弹药储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提起德国军工,是豹2、PzH-2000、212A等军迷如数家珍的名字,是毛瑟、克虏伯、梅塞施密特这些传奇军工企业。

辉煌的表象之下,德国军工却可以用“拉胯”来形容。套用《红楼梦》的话,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随着冷战结束,德国不再是对峙的最前线,假想敌“不攻自破”,自然刀剑入库、马放南山。有“老大哥”顶着,德国也就打打下手,军费GDP占比常年低于2%。

“辉煌”已然成为了过去▼

和平久了不仅军队缩水,军工产能也越来越拉。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的军工企业想要“支棱”起来,但爆产能的重点却是炮弹和火炮。

为什么是炮弹,不是无人机

如今,发达的社媒让网友们得以窥见战争的残酷,满天飞的自杀式无人机一发入魂,废掉造价数百万美元的坦克、装甲车,效果拔群。

但无人机并不足以决定战争的形势,相反火炮“战争之神”的地位却更加巩固。自杀式无人机好比是刺客,而火炮集群却能打出范围AOE,搭配无人机观瞄,相当于插眼直接开图。

俄乌冲突并不是网友想象中类似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争,亦或是大纵深理论下的钢铁洪流冲击,却“返祖”为一战时期的堑壕战。

双方“结硬寨、打呆仗”,回归到火炮洗地后步兵发动冲锋夺取阵地,或凭借炮火击退敌方攻势的战争形态。据乌方统计,双方近80%伤亡来自火炮的倾泻。“战争之神”宝刀未老。

简单来说,俄军先火炮犁地,顺利的话再派步兵上去“收玉米”;乌军防守也是用火炮,把俄军进攻的步兵全炸躺下、装甲车辆全炸回零件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历经两年多以后,俄乌双方战线会呈现出“蹲坑烂仗”的形态。无人机对付单一目标很好用,却无法取代火炮全面杀伤的角色。

然而,无人机却可以提升炮弹的射击精度。乌军在前线装备了名为“荨麻”的作战指挥系统,可通过无人机的观测将地方目标标记在电子地图上。

 “荨麻”类似网约车或外卖APP的系统,可自动计算诸元后向炮兵派单,大大降低了火炮部署、发射所需的时间。

“荨麻”通过互联网把老式火炮连成了整体(图:logika)▼

简单来说,谁前线的火炮多、炮弹充足,谁就能稳固推进战线,反之兵线就会被推。问题是乌克兰跟俄罗斯比,军工能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于是乎北约出手了。

为什么是德国,而不是美国?

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俄乌两国战前装备的是苏系152mm口径火炮和自行火炮。早在去年,乌克兰就陷入到炮弹短缺的境地。

北约成员国援助了使用155mm弹药的美国、德国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火炮装备,还有数以十万计的155mm炮弹。

据乌国防部长乌梅罗夫今年7月的说法,乌军对155mm炮弹的月需求达20万发,但手头的弹药却只能支持每天打2千发。

反观俄罗斯24年预计生产130万发152mm炮弹,仓库里还有3百万库存。用乌军方的说法是打过去1发炮弹,俄军能打回来5到10发。

没有炮弹的火炮就是大号烧火棍,这段时间乌军接连失地,与弹药短缺脱不开关系。为了维持战线不被打崩,北约势必要支援更多炮弹。

俄乌战争,也是一场生产战争▼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老美的去工业化,去到了常规155mm炮弹生产线上了,2022年冲突爆发前美国月产能仅不到2万发,现在每月产能约3.6万发,远远少于前线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底,美国的目标月产能也只有10万发。

这背后既有美军偏爱精确制导弹药、轻忽常规火炮弹药的因素,更多的还是去工业化造成的生产线稀少且老化、产品质量缺陷频发导致产能爬不上去。

美国指不上,搓炮弹的重任就落到欧盟,准确说是德国身上了。不过德国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弹药仓库空空如也。

据报道,在2023年6月份,德军仓库里只剩下2万发炮弹了,搁前线也就够打几天听个响,急需向军火商采购以支援乌克兰。

预计到2024年底,德国155mm炮弹的年产能将从今年的40万发扩充至70万发,到2027年产能将进一步上涨至110万发。

实话实说,德国是真下血本砸钱买炮弹支援乌克兰。根据目前德国的采购合同,光20万发炮弹就要近8.8亿欧元,“Duang”一下4400欧元就没了。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

(图:reuters)▼

藏在台面下的德国军工

承担为乌克兰造炮弹的,是德国老字号军工企业莱茵金属。说起莱茵金属,中国军迷也许会想到抗战时在中国大显身手的“三十二倍十五榴”sFH 18型150mm口径榴弹炮了。

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莱茵金属采用两条腿走路战略:一边是提升自己155mm炮弹产能,另一头与乌克兰合资就地建个新的炮弹厂。前者属于救急,后者则是救穷了。

《工 厂 直 销》▼

不过,莱茵金属在产能爬坡上多少显得犹犹豫豫,就是怕万一战争很快结束。那么多炮弹砸手里,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今年年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说也就收到了欧盟承诺的约30%的弹药,这个执行力着实有点拉了。

不仅之前承诺的未实现,莱茵金属今年70万发的目标也不见得搞得定。譬如炮弹发射药的重要原料棉短绒的紧缺,对德国究竟能搓多少炮弹出来,还得打个问号。

莱茵金属除了造炮弹,也做火炮。德国拿出来援助乌克兰的豹2主战坦克的Rh-120主炮、PzH-2000自行火炮的52倍径155mm火炮,正是莱茵金属的拳头产品。

目前正在乌军中服役的豹2主战坦克与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其车体部分是则由KNDS公司制造的。

这个名字中的“克劳斯-玛菲”,在二战时期就为第三帝国生产车辆装备,譬如出镜率相当高的Sd.Kfz. 7型半履带火炮牵引车。

二战后经过重组,便诞生了如今的KNDS。KNDS可以说是撑起了当代德国陆军的半边天:豹2主战坦克、PzH-2000自行火炮、“猎豹”自行防空炮、“美洲狮”步兵战车、“拳击犬”多用途装甲车……

写到这里,我发现德国军工企业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地方:像莱茵金属这样的企业,其火炮与弹药业务会在其官网里面藏在某个不起眼的部门下面。

低调,你懂的(图:rheinmetall)▼

也许是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太多伤痛,如今的德国军工企业想要保持低调,不被广大世人知晓他们仍在制造杀人武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俄乌冲突 德国军工 火炮 炮弹 莱茵金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