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2024年11月13日
AI解锁500多年的圣殿,米开朗基罗杰作,你我触手可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梵蒂冈计划利用AI技术为圣彼得大教堂创建数字孪生,并推出新的AI服务,让全球用户以3D方式探索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该项目由梵蒂冈、微软和法国初创公司Iconem合作完成,利用无人机、专业相机和激光扫描仪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AI技术处理,构建出极其精细的3D模型。该项目旨在提升游客体验,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堂的细节,并为文物修复提供数据支持,预计在2025年禧年之前上线。

🚀梵蒂冈计划为圣彼得大教堂打造一个「数字孪生」,让全球用户可以通过3D方式探索这座建筑,提升游客体验,预计在2025年禧年之前上线。

📷该项目利用无人机、专业相机和激光扫描仪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教堂的每一个角落、艺术细节和建筑结构,产生了22PB的数据量。

🤖AI技术在数据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将照片和扫描数据拼接在一起,修复缺失部分,并创建完整的3D模型,确保虚拟导览的真实性和细节。

🔍通过AI服务,游客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教堂的细节,甚至能看到平时肉眼难以观察到的部分,如穹顶壁画的细节、镀金雕刻的纹路等。

🏛️梵蒂冈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识别出肉眼看不见的裂缝,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必要信息,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

有了AI ,咱就更能理解什么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活久见!

就连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文化瑰宝」——梵蒂冈也开始 AI 了 !要知道,教皇弗朗西斯一直呼吁警惕人工智能风险,本人也被 AI 恶搞过。

事情是这样的。梵蒂冈请人给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造了一个「数字孪生」,还计划推出新的 AI 服务:届时,全球任何人都能以 3D 方式探索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 ;

有了 AI,实地参观者的体验也升级了。大教堂中那些遥不可及的细节部分也能尽收眼底。

官网显示,2024年11月25日将发布AI服务的具体方案。鉴于2025年,禧年正式开始,虚拟大教堂应该会在这之前上线。

这种体验到底有多炫呢?这是网上流出的几个视频。

也许有人会问,圣彼得大教堂为什么值得这么细品?

原因很简单,人家就是大教堂中的「顶流」。

除了是天主教「总舵」、全球 13 亿天主教徒心中的精神家园,圣彼得大教堂也是一座艺术宝库。

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尼尼等,都在这里大显身手。米开朗琪罗就在这里留下了两个传世名作,堪称无价之宝!

一个是圣彼得大教堂标志性的穹顶设计。

他在 72 岁高龄时才接手设计,创造了这个直径 42 米的超级穹顶,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

另一个就是《圣殇》( Pietà )。米开朗琪罗年仅 24 岁时创作的雕塑,被誉为最美丽的圣母雕像。

所以,你能想象这座教堂有多受欢迎!

平均每天有 4-5 万人参观,全年累计约 2000 万游客,这个数字简直堪比迪士尼乐园!

光是排队入场,旺季时就得等上好几个小时。

而这些游客中,大约一半是天主教徒来朝圣,另一半是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就是冲着它的艺术和建筑之美而来。

举个例子。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在实地参观时,游客需要仰着头才能看到近 70 米高的穹顶壁画,而且距离太远,很多精美的细节都看不清楚。即使用望远镜观察,视角也很受限。但通过新的 AI 服务,游客就可以看到那些精妙的细节。

如,穹顶上马赛克画中天使的表情和衣褶的纹理、镀金雕刻的每一笔纹路、壁画中人物的微妙神态和色彩变化。

就像把整个穹顶「搬」到了观众眼前,通过高清投影,观众可以慢慢欣赏令人震撼的艺术细节。

一幅巨大的弧形投影,可以清楚看到穹顶的壁画细节。

通过多层次的空间展示,游客能一次性理解整座教堂从地下到地上的完整构造。这在过去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张图片中,技术巧妙地展示了圣彼得大教堂的三个层次:教堂主体内部、位于中间层的发光拱廊、位于底层的地下墓穴。

而这张图片中,大型弧形投影墙上展示出教堂内部的立体结构,建筑线条以发光的线框方式呈现,参观者能更直观地理解这座宏伟建筑的设计理念。

至于为什么选择现在玩起了高科技?

因为,2025 年就是天主教会 25 年一次的禧年!简单来说,禧年就像一个盛大的重启仪式,每 25 年才有一次!有点像电脑重启,清除缓存,让一切都焕然一新!在禧年期间,教徒们会去朝圣、忏悔,然后就能获得特殊的恩典和赦免,所以,2025 年的禧年,对天主教徒来说,是个不容错过的大日子!

为了让全球信徒和游客都能更好地感受圣彼得大教堂的魅力,梵蒂冈决定搞事情。

他们联手微软和一家法国初创公司 Iconem,为这座 500 多岁的教堂,打造了一个超级精细的 3D 模型。

为此,大教堂还对公众关闭了一个月。

为了建立这个 3D 模型,他们先收集了大量数据。

无人机负责从高空拍摄那些平时人够不着的地方,专业相机近距离捕捉每一个艺术细节,而激光扫描仪则精确测量每个角落的具体尺寸。

接下来就是数据处理,这就像在拼一个巨大的拼图。

AI 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可以把所有的照片和扫描数据拼接在一起,修复那些模糊或缺失的部分,最终创建出一个完整的 3D 模型。

最后,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这些数字模型变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逼真的图像,让参观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教堂的细节,甚至能看到平时肉眼难以观察到的部分。

虽然媒体没有披露项目成本,但用脚趾头也能料到,这个数字一定很吓人。

教堂里的每一块砖、每一个雕像、每一幅壁画的纹理,甚至是马赛克脱落的小碎片、建筑结构中的细小裂缝、艺术品表面的轻微剥落,都被高精度地记录下来。

仅仅是制作 3D 模型,团队就进行了连续 4 周的夜间无人机拍摄,拍下了超过 40 万张照片,产生了 22 PB 数据量,相当于 500 万张 DVD 的容量。

如果把这些 DVD 叠起来,比圣彼得大教堂还要高,能有 6 公里那么高!考虑到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结构复杂,艺术品众多,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更强大的计算资源进行处理,这也会增加成本。当然,做得这么毫发毕现,一方面是为了 AI 系统能够捕捉到人眼根本无法发现的细节,确保虚拟导览时,游客能看到最真实、最细致的效果。

另一方面,梵蒂冈也希望借助高科技识别出肉眼看不见的裂缝,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必要信息。

小编说,这次梵蒂冈的「破圈」尝试,让传统与科技完美融合,你觉得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有兴趣的朋友就蹲着这个网站链接吧: 

https://www.basilicasanpietro.va/it.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sia,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圣彼得大教堂 数字孪生 AI 梵蒂冈 禧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