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morboy,(https://xueqiu.com/1484363028/312484852)
看到AZ前三季度收入391亿美金的消息,几乎国际上大的mnc年收入都是几千亿,重磅产品100亿美金,估值上万亿人民币。
想到康方未来的空间,104,112,117都是广谱的肿瘤药物,未来销售空间也是10-100亿美金预期,那么康方未来千亿收入也是可期的,估值和现在大的mnc接近。
百济今年接近300亿人民币收入,也就是在盈亏平衡点。如果康方做到300亿人民币收入,以康方的成本管控能力,100亿净利润是保底的。也就是从PE角度考虑估值,50亿收入的康方和300亿收入百济可能差不多,100亿收入的康方和400亿收入的百济相当。当然,如果百济能成长到千亿收入,那么未来估值空间也会打开,做到这一点百济还需要一个类似泽布的重磅产品或者几个替雷丽珠这样的大单品。
百济用美国的成本,赚美国的收入一点都不奇怪,和国际mnc没区别。但是康方以中国的成本,赚美国的收入,估值逻辑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商业模式优势所在,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出海能力。康方和smmt合作,112的BD确实卖亏了,但是从出海角度,又是优势互补,如果104,117未来能绑定出海,对于康方,绝对是一个大创新,这一点,可能很多投资人还没有意识到。我相信,未来smmt和mnc的合作中,能看到这个商业模式的雏形。不相信这个逻辑的话,可以看看康方管线,112和104的新开临床,很多都是和117联合的。

康方明年104和112进医保后,相信很快的速度年收入就能达到百亿规模,也就是估值达到现在百济的水平,如果这个期间,smmt和mnc的合作落地,证实117,104绑定出海的商业模式,那么估值可以看高一线。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站在现有角度,康方依然是低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