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小瑶科技说 2024年11月11日
突发!Kimi创始人被前投资人提起仲裁,月之暗面回应:无事实依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张宇韬被循环智能的投资人提起仲裁。循环智能曾是AI独角兽企业,杨植麟等创立月之暗面后获红杉等投资,但未获循环智能部分投资方豁免同意书,双方因此产生冲突。

💥杨植麟、张宇韬曾共同创业打造循环智能

🎯2023年4月杨植麟、张宇韬创立月之暗面并获投资

😕未获循环智能部分投资方豁免同意书引发冲突

📄循环智能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月之暗面将抗辩

2024-11-11 16:42 四川

夕小瑶科技说 整理
编辑 | 海野

近日,月之暗面(Kimi)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前公司循环智能的投资人提起仲裁!

事情是这样的。

在2016年,尚在博士二年级的杨植麟与张宇韬等人共同创业,打造了 一家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AI独角兽企业,名为循环智能

在循环智能创立后,金沙江创投,华山资本、靖亚资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和万物资本、博裕资本等均参与进来,循环智能估值一度在2亿多美金左右。

而根据暗涌Waves报道称,对于循环智能的三位技术出身的联创——杨植麟、陈麒聪、张宇韬——来说,尽管早期三人在股权上是均分,但CEO由陈麒聪担任,张宇韬则是CTO,而杨植麟主要负责AI和产品等业务,更多承担的是首席科学家的角色。

此后,杨植麟与张宇韬于2023年4月决定创立月之暗面,并在两个月内收到了来自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据知情人透露,杨植麟和循环智能股东的冲突,就主要发生在2023年之后。

杨植麟在一次采访提到,月之暗面从2023年2月开始,就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了,并且窗口期非常短:

我们2023年2月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如果延迟到4月,基本没机会了。但如果2022年12月或2023年1月做也没机会,当时有疫情,大家没反应过来——所以,真正窗口就是一个月。

一家连续创业者再次创办公司,如果未获得前投资人的豁免同意书,很多投资方不会打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机构也会约定事后处理,并配有相应的赔偿措施。

而直到杨植麟等人宣布创立月之暗面时,来自循环智能的几个投资方始终未签署同意豁免书。

早在今年上半年,循环智能的几位老股东已经发过律师函了,也有不少知名投资人参与其中的斡旋和调解,但事实来看,“并未被和解”。

接近两家公司的人士透露,来自循环智能的几个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迟迟未签,很可能是因为:几家循环智能的投资方,对循环智能后来在月之暗面所占的股比有异议。

在国内的几家底座大模型公司中,月之暗面的估值上升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难免“给循环智能估值缓慢爬坡的老投资人带来巨大冲击”。

在投资行业,类似冲突并不少见。一种业内说法是,这种矛盾或许部分来自融资时间窗口的风驰电掣。

此次对循环智能的仲裁申请,很可能就是因为:在尚未得到来自循环智能的几位投资方(金沙江创投、万物资本、靖亚资本、华山资本和博裕资本)的同意豁免书前,杨植麟和张宇韬的创始人团队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而循环智能大部分老股东没能第一时间上车。

跟到第一轮融资的红杉和真格,并未在此行列。

这波是红杉和真格赢麻了。

月之暗面方回应:该事项缺乏法律依据,将依法提出抗辩

有关此次事件,近期循环智能的投资人已在香港提起仲裁。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已正式递交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

月之暗面方也对本次仲裁事项作出了回应。其通过铭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David Morrison律师发表声明。

声明为:本所已接受杨植麟先生、张宇韬先生的委托,并关注到相关仲裁事项。我们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这次提出申诉的循环智能的老股东,也并不是全部,可见循环智能各位股东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新一代AI创业公司的月之暗面,因为时间窗口的紧急,自然也不能避免面对新旧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

对于Kimi,对于杨植麟来说,加油啊~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3cUYCX2pX1MSDNQkzh-AaA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月之暗面 循环智能 投资人仲裁 股权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