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快讯 2024年11月09日
林毅夫详解五类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林毅夫在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将国内产业分为五种类型,并提出各自的创新发展之路,包括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新兴型和战略型产业。

🎯追赶型产业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协同创新

🚀领先型产业要研发新技术,防被‘换道超车’

🔄转进型产业可布局顶端发展品牌,进行渠道创新

🌟新兴产业中国有人才、市场、硬件配套优势

💪战略型产业可利用新型举国体制取得突破

e公司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在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详解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他将中国国内产业分为五种类型: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新兴型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并提出每种产业不同的创新发展之路。
对于追赶型产业,林毅夫表示,企业可以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方式。如果已与世界前沿水平接近或遭遇外国的技术封锁,企业则可以立足自身或者联合其他企业进行协同创新。
对于家电、造船、高铁以及“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等领先型产业,林毅夫认为,这些企业技术大多已在世界领先,要继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也要关注科技革命、业态革命,防止被“换道超车”。
转进型产业是指过去中国曾经拥有优势、引领全球的产业,通常是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随着工资水平上涨,面临成本优势减退等问题。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布局“微笑曲线”的顶端,发展品牌、利用科技赋能发展新产品;另一方面,在销售端,可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进行渠道创新。加工部分则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换人”、自动化等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或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等地区。
第四类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中国有人才多、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以及硬件配套全这三大优势。
第五类是战略型产业。这类产业往往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且不具有比较优势。林毅夫表示,这类产业发展可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由企业做龙头,整合国内的科研力量以及相关企业配套,在国家支持下取得突破。(中国新闻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林毅夫 企业新质生产力 产业类型 创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