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超级滚雪球,(https://xueqiu.com/4881600617/311959875)
股票市场的股价常常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当最贪婪或最沮丧的人决定股价高低时,股票价格甚至会出现荒谬至极的情况。价值投资者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无效性所产生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背离,找到安全边际大、物超所值的优质股票投资,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本人投资主要以中长线为主,以中小市值公司居多,且多为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亏损企业。此时,市场通常会弥漫着一片看空的情绪,股价往往跌得惨不忍睹。这样的股票弹性更大,只要买入时点合适,通常会有股价翻倍的机会。如果公司的底蕴犹在,只是遇到了暂时的困难或处于周期的底部,倘若能够判断未来大概率会扭亏为盈或业绩变好,则可以提前潜伏,期待实现困境反转,直至实现“戴维斯双击”。
在最近10年的投资历程上,给我带来收益最大的就是投资困境反转企业,曾有幸抓到两只10倍股,即华虹半导体和洛阳玻璃,使弱小的资金得到了快速增值,为后续的投资奠定了基础。
第一只股票:华虹半导体(01347)。
2016年-2018年重点投资港股华虹半导体。当时半导体正处于行业低谷或者说周期底部,该股受到市场的极度冷落,股价严重跌破净资产。由于半导体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产业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本人极度看好行业的长期前景,感觉公司具有一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且仍处于企业成长期,走出行业低估只是时间问题。当时股票市净率仅0.5倍,市盈率不足10倍,股价处于上市以来的最低点。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未来几年有一批新项目将陆续建设并投入运营,我预计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将对公司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随即在8港元左右开始建仓,随着大盘调整股价也一路震荡下跌,我一直补仓到6港元左右,随即开始触底反弹,然后,股价一路上行,期间曾多次出现深幅调整,2021年2月股价摸高至64.45港元,可以称得上是一只准10倍股。我中间反复做T,不断丢失筹码,最后,由于过早触发卖出条件,也是早早全部清仓,只吃到了鱼头,鱼身和鱼尾均未吃到。
第二只股票:港股洛阳玻璃(01108)。
2019年-2021年投资洛阳玻璃。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俗称}的影响,光伏玻璃企业遭遇严重的黑天鹅事件,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致使连续多年亏损的洛阳玻璃更是雪上加霜,短期内股价大幅度下挫。
当时,我从各个渠道搜集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大量阅读了有关光伏产业方面的资料,尤其是国际能源署对新能源未来的看法。美国媒体发表题为“中国将彻底改变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文章。文中援引美国能源部估算数据:中国已对其如今占据主导地位的光伏板生产领域投资470亿美元。......鉴于全世界约50%的能源或将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清洁能源超级大国。......清洁能源是中国很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的21世纪产业。
看到这篇文章,我开始深入研究光伏产业。判断光伏正处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将来必将迎来大的发展,而当时光伏玻璃产能很有限,国家又对其产能扩张有严格限制,即新增一吨新的光伏玻璃产能,必须淘汰一吨老的玻璃产能。光伏玻璃终将会出现爆发的那一天。
与此同时,开始全力寻找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又相对低估,最好能有一定成长空间或困境反转的企业。洛阳玻璃产能水平基本处于行业第三,且正在实施扩产计划。加之,当时市场并不看好该股,没有一篇的正规研报,反而有一篇香港机构的看空报告(至今保存在电脑文件夹里)。洛阳玻璃大股东为具有央企背景且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凯盛集团(凯盛集团董事长彭寿当时是国际玻璃协会会长),该集团具有国内最高水平的玻璃研究院和尖端玻璃研发生产技术。并将凯盛新能列为集团资本运作平台和产业整合平台,具有扩张发展的强烈愿望和举动。
虽然当时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新项目的投产达效,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3年出现大幅度增长,毛利率逐年大幅提升,市占率不断扩大。市销率仅为0.5倍,如果股价不动下一年度市销率将达到0.3倍。
根据我对企业成长规律的认识,该企业有非常大的概率实现困境反转。加之,当时市场普遍并不看好该股,估值水平不足行业前两名的1/2,估值处于很低的位置,于是当时写下了1万8千字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所有的分公司都分别建立了纸质文件夹,随时跟踪公司发展动态。并从2.8港元开始买入,股价最低跌至1.55港元。那段时间,发了工资留出生活费,剩余全部购买该股票,也动员亲属参其中,后来,股价回升到2港元左右开始企稳,随后出现几次大起大落,2019年12月到过3.45港元,而后,又回到2港元左右,期间,也拿出一部分股票适当做了一些波段操作,成本降到2港元左右,再次升至3港元以上就没有再做T。但大部分持仓还是多次做了电梯,从赚50%跌回到盈亏平衡,又从满仓赚4倍(股价到10港元时)到回撤50%,心态经受了极大的考验。也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经历让我现在对股价涨跌缺少了感觉。
在之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该股反复创新高,2022年1月3日创下历史最高的20.25港元,最大涨幅达11.7倍。
期间,在六家光伏组件企业的强烈呼吁下,国家工信部放开了光伏玻璃产能限制,由原来新上一吨产能必须淘汰一吨原有玻璃原片产能,变为事实上的产能完全放开。随后行业内以及行业外很多企业都公布了光伏玻璃产能扩张信息。根据各企业公布的产能规划,产能将数倍于初始规模,甚至超过全球需求的若干倍,这相当于原来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开始从5元开始择机逐步减仓。从高点下跌的过程中,本来准备留几手作为纪念,结果股价狂跌不止,只好在11港元附近彻底清仓离场。虽然按满仓计算也赚了3倍多,仍然错过了赚取10倍的机会。
上述两只10倍股给我带来较大收益,但同时给我带来很大的遗憾,比如,都吃到了鱼头,均未吃到鱼尾,其中,华虹半导体连鱼身子都没有吃到。但两只股票都给我带来了很大启示。
投资思考:
(1)在一个行业和公司发展处于困境阶段,有望发生根本性转变,出现变革性机会,大概率会迎来高速成长阶段。此时,需要洞察世界产业格局以及国家的政策走向,提前潜伏进去,提早做好投资布局。
(2)对于具有绝对投资价值的标的,在行业周期底部要敢于布局,在市场恐慌且股价严重低估时要敢于逢低买入。
(3)行业永续,行业里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公司,不容易被颠覆,更难以消亡。要择机在价值的水平线以下开始建仓,并适当加大仓位。
(4)公司市占率和毛利率提升是“果”而不是“因”。必须去深究“果”背后的“因”,即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这种”做对“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是否能够彻底扭转企业的颓势,有朝一日是否会带来质变,要通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一旦确定大概率会扭亏为盈,一般至少会出现一次“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抓住一次就够了。
(5)不但要追踪变化,更深的功夫在于去预判变化。要善于分析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适当培养预判能力,若等到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清晰可见时再决定买入,股价早已得到体现,往往错过了“大牛股“的机会。当然,用后视镜看很容易,真要提前做出预判,需要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做大量的研究。
(6)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供需关系的苗头性趋势(国家的态度非常重要),在天即将塌下来之前要及时抽身。
(7)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司的业绩。眼下公司业绩不好,不一定代表未来一直不好。所以,单纯静态地看财报与业绩,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往往会错过很多低成本建仓的机会。投资重点还是看未来的预期,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能否发现这种不明显的变化,抓住从量变到质变的窗口,需要敏锐的眼光、全面的视野和较高的维度,外部环境同样对公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前些年国家搞的供给侧改革,就对煤炭等传统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很多情况下,当看到业绩趋势出来以后开始建仓,一方面,需要假定业绩增速可以持续,但很多公司业绩并没有持续性;另一方面,在A股市场,一旦业绩大幅度增长,有很多先知先觉者,在业绩公布之前早已做好了布局,业绩公布之日通常是庄家减仓之时(当然,港股很少见到这种情况,除非股价之前已大幅炒高),股价有时反而会大幅回落。
再者,一些企业会逐步去提升自身的价值,一些长期的竞争优势,未必立马反应到业绩上,其表现形式往往是逐步累积并呈现复利效应,短期难以识别,但长期却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8)独立思考,逆向思维很重要。比如当时没有见到一篇推荐洛阳玻璃的分析报告。相反,发现一篇看空报告。只要具有绝对价值,只要评估方法可靠,只要没有触发卖出条件,就要坚定持股,直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以上是我通过投资两只10倍股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望能给球友带来启示,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