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1月09日
透过6万和12万亿的口径之争看本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地方债额度分配及用途,债务形式转变的好处及风险,对短期财政扩张效果不确定,强调地方偿还隐债压力下降,提出长期降低债务水平的方式等内容。

6万亿新增地方债额度,形式为地方债

4万亿专项债用途改变,用于还债

10万亿债务转变,债主置换,节省利息

地方短期偿还隐债压力下降

12万亿是对的,6万亿也是对的,看口径。中间各种算法、措辞满天飞,也有很多误区。

但最终的目标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持地方政府支出增长。这部分效果仍然有待观察。

简单概括,形式是:6万亿新增地方债额度+4万亿地方分5年专项债额度+2万亿已有的中央棚改专项债=5年12万亿。

净效果方面,6万亿是新批准的,形式还是地方债。看来中央确实不会承担地方低效开支的后果,谁家的问题谁解决。但债务形式从没有信用担保说不清的隐债,变成有隐性中央信用担保的明债,是好事。毕竟河南不会像底特律一样破产。

4万亿是已有的专项债,但之前额度用途不确定,更多要求用于新增有收入的项目,但目前没那么多可投项目,导致地方使用额度不力,也畏手畏脚。那就索性用来解燃眉之急,直接允许用来还债。

本质效果是,将花钱的主体从政府变为拿回欠款的企业和个人主体,这是个避免决策效率低下的好事。但风险是市场主体可能转手存起来。

这10万亿本质是将利率高、久期短、偿还迫在眉睫的隐债变成利率低、担保清晰、久期长的地方政府明债,因此债主可以变成现金富余无处可投的金融机构,对双方暂时都是好事。本质是债务展期、债主置换、内债不是债配合货币政策可以长期慢慢消化。

但对短期净财政扩张的效果还不确定。确定的是利息节省,按5%也有数千亿规模;短期企业和个人拿到钱可以增加消费支出,但边际消费倾向不确定,可能很多要还自己的三角债,最后如果是20%的边际支出倾向每年也有几千亿增量,不差。

最重要的是,地方短期偿还隐债压力下降了,近期预算的支出中还债的部分可以挪出来。但这个就看地方的激励机制,刚出院,敢不敢花,花了没起色怎么办,后面要偿还时还有压力,依然相信后人的智慧?

这里有个论文题目可以做,地方一把手预估余下任期长短和此次增加开支幅度的关系。

这可能依然需要中央推动上下形成共识,甚至做表率作用。地方或许都在思考,是放手一搏,还是为后面留点空间。

长期而言,要真的降低债务水平只有几种方式:缩减开支、提升增长带动增长、通胀。后两者都需要国民经济的总量有所起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扩张性财政政策 地方债 债务转变 财政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