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化学到生命科学,AI全面革新
政策全面支持
9月《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人工智能全景赋能首批开放场景榜单》发布。



通往AGI大模型,还需无尽算力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增加算力和数据来扩大AI训练规模,是开发更强大AI模型的关键。 今年10月,马斯克为自家大语言模型Grok准备的全球最大AI超算Colossus正式完成部署,共配备有10万块NVIDIA Hopper GPU。随后,xAI还会将规模扩大一倍——达到20万块GPU。 
同在10月,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下一代旗舰模型Llama 4的训练,正在一个拥有超过10万块H100的集群上全速推进——规模超过了目前任何已知项目。 
与此同时,OpenAI也将在2026年之前,获得微软提供的多达30万块英伟达AI芯片的使用权。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算力战略地位的重中之重。 如今,这片诞生了中国互联网的土地上,海淀区政府还要再点一把火,助力中国大模型企业加速进入新的腾飞! 算力贵?政府补!最高1000万


算力贵?政府补!最高1000万
提起在海淀区的明星企业,从业者们都是如数家珍。 从21世纪前两个十年就诞生的百度、小米、美团、字节跳动、快手,到最近几年纷纷崛起的寒武纪、百川智能、智谱华章、月之暗面、零一万物等等,一个个企业从中关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可是,市面上更多的是体量较小、起步慢、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因为算力的短缺,就无法搭上大模型的这趟列车,岂不遗憾? 好在,海淀区政府出手了! 中小企业是创新和活力之源,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帮他们做大模型落地的第三方。 如果由这个第三方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产业合作平台、完善政策法规,甚至还能提供计算资源支持,那么大模型的落地无疑就会加快很多。 在美国,这个第三方往往是企业;而在中国,这个第三方是政府。 近日,海淀政府发布的算力补贴专项申报指南中,详细给出了具体的申报标准和要求。
杀手级应用未出现,企业还缺什么
在2024年这个业内公认的大模型应用元年,大模型应用已经逐渐进入深水区。 但是目前,显然「杀手级」的大模型应用仍未出现。 原因在于,在现阶段,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的专业性和门槛仍较高,还需要高质量和广覆盖度的行业数据,仅靠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做简单微调,是无法满足部分场景的。 应用场景和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导致了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阻碍。 只靠有场景的传统行业或有技术的科技公司「自驱」是不行了,市场亟须打破场景、技术双方壁垒的第三方「外力」。 如今,海淀区政府亲自上阵,来打破这种鸿沟! 通过引导联合研发、提供高质量数据、算力扶持等手段,一种全新的「需求-技术-产品-应用」产业闭环,就此形成了。 综上不难看出,在这场全球AI竞争的大潮中,海淀区正以实际行动,展现着「中国硅谷」的担当与魄力。 从产业链、科研实力到基础设施,海淀区正打造一个全方位的AI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基础模型的底层创新,垂类模型将大力赋能实体工业和经济,打造这个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片沃土之上,一个充满活力的AI未来正加速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