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1月08日
专访“印尼版瑞幸”:中国人在印尼,2年开了600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TOMORO咖啡,一家以12-15元核心价格带迅速在印尼扩张的咖啡连锁品牌,两年内开出700多家门店,成为印尼第二大咖啡连锁。其成功秘诀在于迎合当地消费者嗜甜的口味偏好,推出“咖啡味小甜水”等产品,并进行“在地化创新”,例如推出棕榈糖拿铁等受欢迎的单品。TOMORO还注重数字化建设,学习瑞幸的经验,通过自建APP和社群运营,与消费者深度链接。此外,TOMORO的供应链也实现了90%以上的地化,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创始人袁幸伟强调,出海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需求,并进行本地化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落地生根。

☕ **两年内开出700+门店,成为印尼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TOMORO咖啡以12-15元人民币的核心价格带,迅速俘获印尼年轻消费者,并快速扩张门店,跻身印尼咖啡市场前列。

🍭 **“咖啡味小甜水”迎合当地嗜甜口味:** 印尼人嗜甜,TOMORO咖啡在菜单设计上注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推出“云系列”等甜味咖啡,并使用棕榈糖等当地特色糖类,打造出受欢迎的单品,例如棕榈糖拿铁。

📊 **数字化运营和社群运营增强用户粘性:** TOMORO学习瑞幸的经验,自建APP,积累300多万粉丝,并通过社群运营、咖啡沙龙等活动,与消费者深度链接,增强品牌粘性。

🌍 **供应链90%以上本地化,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TOMORO注重供应链本地化,除了SOE系列的咖啡豆外,其他原料和物料基本都在印尼当地采购,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 **“在地化创新”是出海成功的关键:** TOMORO创始人袁幸伟强调,出海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需求,并进行本地化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落地生根,TOMORO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

在国内咖啡卷价格的时候,有一批咖啡人到印尼淘到真金。

专卖“咖啡味小甜水”,核心价格带12~15元/杯,2年开出600+门店,跻身印尼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被称为“印尼版瑞幸”。

它就是“TOMORO咖啡”,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我和其创始人兼全球CEO袁幸伟聊了聊。

2年开出600+门店,TOMORO咖啡大起底

“2022年我研究了很多行业,最后押注咖啡赛道,当时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世界级品牌,最少万店起步。”袁幸伟坦言。

2022年8月,怀揣着万店品牌梦的袁辛伟,在雅加达地标商圈开出了第一家咖啡店。不同于国内咖啡的处境,TOMORO的发展格外顺利。

“一开业生意就很好,最高峰3000+杯/天,两台咖啡机都冒烟了。” 

借鉴国内的饮品经验, 以12-15元 (人民币,下同) 的核心价格带,TOMORO迅速俘获印尼年轻人,一年的时间,就在印尼开出了430家直营门店。

截至到发稿前, TOMORO的门店数量已达到700+家, 是印尼全国排名第二、雅加达排名第一的咖啡连锁品牌。 

好的门店一个月能做到35万左右 ,绝大多数门店都盈利。”袁幸伟透露。 

在印尼站稳脚跟后,TOMORO在全球十几个国家申请商标,注册公司,目前已经在菲律宾和新加坡落地分公司,开出近20家门店。 

“明年年底,印尼的门店数量会达到2000家,全球的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 

印尼作为世界第四大咖啡生产国,国民喝咖啡的习惯由来已久,咖啡店、咖啡摊位遍布大街小巷,咖啡店密度远超中国,TOMORO是如何迅速占领市场的? 

中国人在印尼是如何做咖啡的?

诞生于印尼的TOMORO,其实是个很有“中国味”的品牌。 

创始班底几乎都来自中国咖啡圈 ,研发总监雷宜勤曾是世界冲煮冠军杜嘉宁的教练,产品和供应链负责人是国内某连锁咖啡品牌创始人。 

一开始就注重数字化建设,学习瑞幸的打法,自建APP锁住私域流量,用数据助力经营决策。

带着国内成熟的连锁化方法,TOMORO的起手式很漂亮。 

“咖啡味的小甜水”,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偏好

印尼人嗜甜,在咖啡上也不例外。 

“刚到印尼时,我们按照国内的经验做了一版菜单,消费者测试时,连续加了5次糖,满意度才达到98%。” 

在可以放糖的产品中,放足糖满足消费者的能量获取诉求。

又借鉴奶盖做法,在咖啡上做出“云系列”,打造出海盐巧克力、海盐抹茶、爱尔兰奶盖等畅销单品,还上了国内畅销的果味美式,比如柚子美式、桃子美式等。 

够甜、花样够多,很快吸引了大量消费尝鲜,第一波客流蜂拥而至。 

尝试“在地化创新”,打造出品牌大单品

印尼人虽爱甜,但对糖的选择却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喜欢蔗糖、红糖,但 印尼人喜欢‘棕榈糖’,一种东南亚的特有糖类。 ” 

由此TOMORO大胆尝试“在地化创新”,做出了“棕榈糖拿铁”,有类似焦糖的口感,“从创立至今一直稳居点单榜第一。”袁幸伟告诉我。 

上新SOE系列,引领“咖啡进阶”需求

SOE在国内很多咖啡店都有,还有品牌专做“单一原产地”咖啡,但在印尼却很少见。 

“我们算是第一家做SOE咖啡的品牌,有‘美式、拿铁、布列夫拿铁’三个单品,黑金包装,传达‘可以喝到全世界的好豆子’”TOMORO咖啡品牌负责人表示。 

没想到,这个系列戳中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尽管SOE的售价比普通产品高55%,仍成为门店点单第三名、复购第一名的产品。” 

自此, TOMORO形成了一套兼顾“资深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的产品体系 。月月上新的“小甜水风味”咖啡,满足尝鲜猎奇、能量获取的需求;SOE咖啡则满足消费者进阶的品鉴需求。 

严格区分加糖和不加糖产品,保证专业度

“能加糖的产品,把糖加足,也尽量丰富,比如在常规拿铁的基础上复配稀奶油,增加浓郁口感,做出布列夫拿铁;会考虑当地人对炼乳的喜爱,上新西班牙拿铁。” 

但在不能加糖的产品上,真的“加不了一点”。

比如普通的美式,APP点单默认不含糖,也没有加糖的选项,“全线SOE系列不能加糖,保证单一原产地咖啡豆的纯粹风味。”TOMORO品牌负责人解释。 

做“咖啡普及者”,通过社群和顾客深度链接

形成相对固定的产品上新机制。袁幸伟说:“每个新品都要经历5轮测试,涵盖内部、街边路人、咖啡专业人士、KOL、区域小范围上新等,全部通过一个新品才能真正全国上市。” 

TOMORO还充分实践社群运营,“APP上有300多万粉丝, 每家店每月开展1~2次咖啡沙龙 ,向消费者普及咖啡知识、产品品鉴、手冲技巧等,建立顾客链接、增强粘性。” 

截至发稿前,TOMORO已举办近500场咖啡沙龙。这些顾客跟着品牌一起学习后,要么会对新品提建设性意见,要么会在社交平台上为品牌打 CALL,甚至还有一些人就地入职。 

3年3000店,TOMORO的底气是什么?

按照袁幸伟的计划,明年年底全球的门店数量要达到3000家。 

TOMORO 的底气是什么? 

印尼市场够大,容得下更多连锁品牌

在袁幸伟看来,印尼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 

他说,“爬数据发现,印尼有6万多家咖啡店,但连锁化率不到5%,这和国内差异巨大。在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利用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方法做一个品牌,还是很有机会的。” 

供应链超90%实现在地化

品牌能做多大,要看供应链能触达多远。在咖啡供应链上,袁幸伟的原则是“不进口,尽量全部在地化解决。” 

“因为跨国贸易不好做,不要利用区域差赚钱,因为差异早晚会被抹平,用本地的资源赚本地的钱,才能体现你的水平。 ” 

目前TOMORO的原料/物料,除了SOE系列的黑金杯子从中国进口之外,其他90%以上都在地化解决。 

10年以上印尼生活经验,更懂当地需求

在创立TOMORO之前,袁幸伟在印尼做了10年生意,对当地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累积了很多资源。 

对于想出海印尼的饮品人,他建议先在当地待半年到一年再说,“文化、语言、习惯都不一样,就想今天开店,明天赚钱,怎么可能?” 

“要做长久的事,就要做长久的打算,要想做就好好地做。”

结语

去年11月,TOMORO在上海青浦区开了一家店,就在极兔集团楼下 (TOMORO创始人曾为极兔核心管理层) ,还在附近建立了研发室。 

上海,是新晋的世界咖啡之都,TOMORO把这家店当成“先锋哨点”,及时获取一线产品趋势,就地测试新品,通过的拿到印尼进行在地化改造后上市。 

一头连接先进的饮品经验,一头通过社群深度链接当地人, 通过在地化创新,TOMORO跑出了自己的姿态。

有人说,饮品出海,就是“Copy for China”,TOMORO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打法。 

或许正如名创优品CMO所说, “出海就是既要Global,又需要Local。 ”这样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咖门”(ID:KamenClub),作者:国君,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TOMORO咖啡 印尼咖啡 连锁咖啡 出海 本土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