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倾琉,(https://xueqiu.com/9273377073/311554489)
说一个新思路,可以关注三中全会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化债之后是必须要配合财税体制改革的,尤其是确定了本次化债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如果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不了债务的根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财税体制是影响财政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制度,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力争在稳定经济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后续地方财税改革具体措施包括
(一)着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一是推进更加全面的财政资源统筹。加强财政增量与存量资金、资金与基金、财力与债券、当年预算与跨年度预算、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统筹,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实质性统筹整合,逐步统一预算分配权,减少交叉重复安排。二是构建更加科学的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健全完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加快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实施更加严格的预算管控约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加增长”的固化格局。强化预算前置审核,落实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应用机制,加大预算评审力度。持续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四是开展更加立体的预算绩效监督。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五是实行更加系统的地方债务管控。完善新增债务限额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统计监测体系,下大力气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二)着力落实税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发挥税收功能。一是建立更加优化的税收管理制度。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跟进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和试点。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培育地方稳定税源,壮大财政收入。配合国家研究完善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等政策,建立健全绿色税制。加强非税收入政策研究,提高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二是健全更加高效的税收保障机制。加强财政收入预算预期性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应减尽减、应享尽享。稳步清理不当干预市场和与税费收入相挂钩的补贴或返还政策,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税务部门经费保障方式,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财税部门数据共享、定期会商、综合研判机制,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省与市县“两个积极性”。一是制定更加清晰的财政事权清单。自上而下梳理省级财政事权、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市县财政事权清单,以清单管事、管钱、管责任。进一步完善财政事权划分机制,增加专属事权、减少共同事权,提高管理效能。二是落实更加统一的收入划分政策。落实分税制管理要求,将税种属性和税基稳定性作为财政收入划分首要原则,严格按比例分享增值税、资源税主体税收,推进同一税费收入市州与所辖县、所辖区、所辖园区间按统一比例分享。三是形成更加均衡的财力分配格局。进一步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建立市县财力均衡度和支出成本差异测算体系,稳步提升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强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与事权划分改革的衔接,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实质性统筹整合。四是筑牢更加稳固的基层“三保”底线。严格落实“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的保障责任,推动形成保障有范围、支出有标准、事前有审核、执行有监控、风险有应对的保障机制。
化债与财税改革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化债可以为改革创造条件,提供稳定的财政环境;而改革则可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为化债提供支撑。这就像是双引擎飞机,两个引擎协同工作,才能做到稳健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