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梧楸,(https://xueqiu.com/4687128019/311662296)
在谈到光启的护城河时,大家都只知道光启是国内唯一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但并不清楚为何只有他能量产,而其它企业在向他们要产品时却只能提桶跑路呢?
一、微纳结构的检测和超材料的验证。
光启从建立开始至今年二季度,完成了30多亿个的微纳结构检测,而这30多亿的微纳结构通过公式计算排列组合成高分子结构可能有几百万或者几十万个可达功能结构,而这些能组合成功能结构的高分子可以只有几万个不发生化学反应进行排斥或相互影响,而这几万个人造高分子可能只有几千个可进行加工,而这些可加工结构形成产品在各种极限环境进行功能测试时只有少量可以通过测试。
正如刘若鹏所说,他们的东西在造出来后进行测试时经常会发生爆炸等结果,而一旦这类失败的结果发生,以及产品的形状尺寸发生改变,所有的公式都得重新推导一遍,一条路能走通的难度相当于一百个红绿灯同时变成绿灯的难度,这背后的支撑是具有天量超材料数据的超算中心。
二、国家的支持
光启创立之初,即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为了实现超材料的量产,所有的工具都需要自己设计,没有什么就造什么,相关的经费给得很足,公司七大平台能力也是依托国家经费支持形成。
三、在各种尖端装备上进行测试验证的机会
大国重器里面报道银星基地时说到,“这里诞生的每一个材料,都是我国航空航天急需突破的材料”,所以光启制成的基础材料,基本上是制成一样验证一样,与我国的尖端装备共同成长验证,短的两三年,长的三五年,都是经过了各种极限环境测试。
四、人造材料的随机性
可以说每一家单位针对一个产品的逆向设计要求的材料或产品,都有不同的解方程式,但不可能每一个解方程式客户都给你时间和资金陪你去验证,比如逆向设计的结果数值是100,但解方程可以得到100的公式有无数种。
以上的苛刻条件和高门槛基本上代表了光启不会再有能威胁到自己的竞争对手,至少在已经定制研发的产品生命周期内,永远不可能出现第二家单位,这也是为什么,光启今年能拿下所有超材料相关的研制任务以及长达十年的订单。
另外研制任务已经从前三个月的300多项变成了40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