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11月07日
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现有机坪已能满足运营需求 量产后售价每架700万元至800万元|进博会专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时的科技在进博会上展出其eVTOL产品E20,并透露已获得数百架订单和数亿元B轮融资。E20采用倾转旋翼构型,具备安全性高、噪声低、经济性好等优势,预计2026年获得适航取证,2027年进入商业化阶段。该构型使得E20在同等能耗下飞行速度更快、航程更远,且成本更低,量产后售价预计为700-800万元/架。此外,E20的翼展较小,可无缝接入现有起降场,未来还将提升载客量,成为未来低空出行的重要补充。

✈️ **E20采用倾转旋翼构型,具备多项优势:**该构型使得E20在同等能耗下飞行速度更快、航程更远,并降低了成本,预计量产后售价为700-800万元/架,同时安全性高、噪声低,满足用户对低空出行的高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

📅 **E20预计2026年获得适航取证,2027年进入商业化阶段:**时的科技已获得数百架订单,并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为未来市场做好了产能储备,展现出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信心。

🏭 **E20主要部件采用国产化:**动力电池来自孚能科技,起落架、航电系统与飞控来自中航工业,机体结构来自安泰复材等,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 **E20未来运营成本低,票价预计为3-4元/公里/座:**由于飞行速度快,E20的单日飞行趟次多,运营效率高,同时800V高压架构,充电速度快,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

✈️ **E20翼展仅12米,可无缝接入现有起降场:**与其他eVTOL产品相比,E20翼展较小,无需新建更大的停机坪,可快速投入运营,降低运营成本。未来还将提升载客量,实现真正的‘空中巴士’。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 胡皓琼)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进博会上,多家eVTOL企业集中亮相。时的科技也将真机搬进了展馆,更是在展馆内建了一座“航站楼”,以模拟未来低空出行全流程。

“真正的商业化仍需到2026年适航取证之后,目前公司也已签有数百架eVTOL订单,其中包括海外订单。此次进博会我们完成与中东客户的合作签约。”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在进博会期间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公司还完成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第一个总装制造工厂将落地芜湖。这也是公司针对未来适航取证后的市场预期,所做的产能储备。

从客户需求来看,安全是首要的,其次便是噪声低,经济性好。经济性好就意味着需要较低的购置成本、飞行速度快、载重比大等。用户层面,也在注重高安全性的同时,追求乘坐价格低和到达目的地时间短。据黄雍威介绍,目前时的科技的E20产品已然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量产后售价将降至每架700万元至800万元

好飞机是飞出来的。曾为空客中国总工程师的黄雍威更是清楚知道这一点。他对载人eVTOL的安全性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实际上我们从去年10月份至今,都不断在做倾转过渡飞行的测试,预计2026年获得适航取证。按计划,2027年将会全面步入商业化阶段。”黄雍威表示,安全性上,E20采用了多冗余架构,因此任何一个电机、螺旋桨、电池包损坏,都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安全性远高于直升机。

“从生产成本端来看,电池并非E20的主要制造成本。目前整机成本初级阶段约千万元,初步测算未来量产后,预计每架售价能降至700万-800万元。”黄雍威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所选择的先进构型。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时的科技的E20的构型为倾转旋翼,而这一构型,也使得其eVTOl产品仅需4组电池包,且该构型使得eVTOL在同等能耗下,飞得更快且飞得远,单次里程能达到200公里。

黄雍威进一步解释,复合翼构型的eVTOL在起飞降落与直线飞行(即向上与向前)两个阶段,会采用两套不同的动力系统,这也意味着起飞降落阶段的动力系统(比例约占3/4)在水平飞行时会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不仅会加重eVTOL的整体重量,也会增加成本,还会影响飞行速度。

“针对复合翼构型我们有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本着从商业化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开发一款极具商业价值的eVTOL,而且成本最优又不影响eVTOL重量和飞行速度,我们最终决定采用了倾转旋翼构型。倾转旋翼构型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动力系统资源。”黄雍威说。

财联社记者看到,在E20演示上升模式(未起飞)时,机身的4个机翼朝上,机头的两组螺旋桨也同步运作;在进入到向前模式时阶段,将该4个机翼旋转至朝前,机头两组螺旋桨锁桨,减少阻力。

据黄雍威介绍,目前E20的主要成本为电机部分,但相比其他构型,倾转旋翼构型因动力系统的复用,所需的电机数量也会更少。该产品有6个电机,均采用赛峰电机,除此之外,飞机其他部分基本采用国产品牌。其中,动力电池来自孚能科技(688567.SH);起落架、航电系统与飞控均来自中航工业;机体结构来自安泰复材等。

“未来待国产电机产品发展进一步成熟,若能在电机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E20的制造成本也有望在量产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黄雍威说。

远期票价约为3元-4元/公里/座,现有起降场可满足运营要求

与此同时,E20不仅制造成本低,未来的运营成本也低。黄雍威称,未来E20产品远期eVTOL的航线运营票价预计在3元-4元/公里/座。

对于存在不同的运营航线定价情况的原因,在黄雍威看来,这主要与eVTOL的单日飞行趟次有关。E20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320km/h,由于飞行速度快,在每天运营总时长10小时的条件下,每天可运营趟数可达到12.5次,而其他构型的运营趟数肯定不如倾转构型。这好比餐厅翻台率,翻台率越高越挣钱。同时,800V高压架构,充电速度快,也能更好地的提升运行效率。

时的科技E20的不同之处,还另有体现。从各家以复合翼、倾转旋翼构型为主的主机厂商产品来看,翼展多为15米左右,时的科技E20的翼展仅为12米。

“起降场的规模(含安全区),需要达到翼展的1.5倍,E20的翼展仅12米,起降场占地面积是100多平方米。若eVTOL翼展越大,则需要的起降场面积更大。”黄雍威进一步表示,目前E20能无缝切入现有运营场景。更大翼展的机型商业化运营后,运营方则需要投入成本新建面积更大的停机坪。

至于未来在动力电池技术进一步发展后,主机厂也将面临 “飞得更远”还是“载更多人”的选择。

“我们一定会选择载更多人,现在为4座(不含1名飞行员),未来我们期望能够逐步载6个人、8个人、12个人,实现真正的‘空中巴士’,在此基础上,单人单座次的票价也会得到进一步降低。”黄雍威认为,eVTOL可以成为未来的空中载具,但无法替代任何交通工具,只是交通工具的补充。eVTOL能够解决近距离的跨江跨海等特殊地域的交通问题,同时目前国内高铁、飞机的便利性,也使得eVTOL并不需要飞得更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eVTOL 时的科技 倾转旋翼 低空出行 E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