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ygon AggLayer 会形成网络效应吗?Crypto 的终局是怎样的?|Polygon 采访

近期,Polygon 的联合创始人 Brendan Farmer 和 Polygon Labs 的 CEO Marc Boiron 参加了播客节目 Lightspeed,分享了关于 Polygon 及 Agglayer 的一切。
由于视频内容较长,我们将分两部分来发布。本文为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
AggLayer 的网络效应
Crypto 行业的终局会是怎样
Polygon 以 ZK 为核心的策略
为什么选择从 MATIC 到 POL 的代币迁移
第一部分见《Arbitrum 或 Optimism 会考虑加入 Polygon Agglayer 吗?》。
Marc:Polygon Labs 的 CEO Marc Boiron
Brendan:Polygon 的联合创始人 Brendan Farmer
Dan:Blockworks 研究员,主持人
mert:best rpcs on Solana,主持人

AggLayer 的网络效应
Dan:在区块链领域中,最终可能会出现多个 “星座” —— 也就是互相连接的链网络,每个网络都有其特有的技术或框架,类似 Polygon AggLayer 及其链网络、zkSync 的 Prover Circuit 网络、或者 Scroll 的网络等。这些是由不同团队构建的基于零知识证明(ZK)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尽管这些 “星座” 之间的桥接仍然存在一定的摩擦(即在不同技术或网络间转移数据或资产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一旦用户进入这些生态系统,生态内部的互动将变得非常容易。你觉得未来会是这样发展吗?
Brendan:在短期和中期内,网络效应是很明显的。对于新进入者、正在开发链的开发者来说,加入一个流动性最丰富、无需分担序列费用等额外负担的生态系统将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想要专注于开发自己的 DeFi 原语、游戏或 NFT 集合的开发者尤其吸引人,因为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他们不需要过多投入于吸引流动性、进行流动性挖矿激励和空投等活动,这些活动在许多不同的 L2 解决方案中已被广泛复制。
具体而言,AggLayer 的承诺在于开发者其实不需要进行这些流动性引导活动,因为流动性已经存在,这样他们就可以完全专注于构建自己的产品。这种能够接入现有流动性和市场的能力将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卖点,尤其是当开发者不需要支付序列费用、进行收入分成或遵循另一条链的治理时。
长远来看,某个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将为开发者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使他们倾向于加入并贡献于这个生态系统。

Crypto 行业的终局
mert:我们把区块链扩容的路径总结为主要的三种,导向三种不同的终局:
几个大型 L1 主导:一种是更大的 L1,这是大家熟悉的方案之一,即通过增加主链(Layer 1) 的大小,来达到区块链的扩容,最终可能只有几个大的 L1 存活下来。
少数几个 L2 主导:另一个观点是市场上将存在少数几个二层解决方案(Layer 2),这几个 L2 将主导大部分的交易流量。
多个 Rollup 共存: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有许多 Rollup 共同存在(可能是数十个甚至数百个),这种思路背后的逻辑是,通过许多专门的 Rollup 解决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分散和处理交易,进而实现更好的扩容效果。
我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们相信未来会有许多 Rollup,而不是遵循传统行业中的典型模式,即几家主导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
Brendan: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 Crypto 领域的终局抱有怎样的看法。例如,Anatoly 认为 Crypto 行业的最终需求可能与纳斯达克相似,即每日处理交易量在 10 万到 20 万左右,这仍然是一个相对乐观的观点。
然而,我认为为了满足互联网规模的 Crypto 需求,我们需要能够水平扩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应用在安全性、用户体验、延迟、去中心化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以 Solana 为例,虽然它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成就,但它采用的垂直扩展方式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应用,因为不同应用(如游戏、AMM 或借贷市场)对区块空间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可能不同。尽管通过局部费用市场和并行处理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仍然存在共享资源的问题,验证者需要下载所有交易,这可能导致效率问题。
因此,我认为多个 Rollup 的路径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能够随需求增加而增加容量,并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权衡。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应用(如 DeFi、加密游戏、NFT 铸造)的需求将会有所不同,因此能够适应这些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Marc:关于这些链的类型,我想补充一点。我认为,我们不太可能看到大量的通用链,但会看到大量的应用链。
大多数应用会想要控制自己的环境,这是由于 Brendan 前面提到的种种原因。因此,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会有成千上万的应用选择拥有自己的区块空间,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用户体验。虽然并非每个应用都需要区块链,但许多应用确实适合在区块链上运行,当这些应用决定使用区块链时,它们会希望完全控制所处的环境。
Rollup 或一般的二层解决方案(L2)使应用能够以它们原本无法完全实现的方式控制这些环境。虽然在 Solana 这样的第一层解决方案(L1)或其他 L1 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为用户创造独特体验,但要创造一种完全独特且完全受自己掌控的用户体验 —— 一种用户在 Web2 中期待的体验 —— 在不采用许多独立 Rollup 的世界里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以 ZK 技术为核心
mert:Polygon 有多个不同的产品,包括 AggLayer、ZK rollup、CDK 以及 Polygon Avail(一种数据可用性层)等。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多不同焦点领域的公司的 CEO,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以确保公司成功的可能性?
Marc:作为 CEO,这个问题就由我来回答吧。Polygon 之前确实尝试了太多不同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在将一些项目和部门剥离。例如,Polygon Avail(数据可用性层)已经不再隶属于 Polygon,身份解决方案 Polygon ID 以及 Polygon Ventures 等也独立了出去。这些决定都是为了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于它擅长的核心业务,特别是 ZK 技术。
Polygon 现在主要专注于两样东西:Polygon CDK(Chain Development Kit,链开发工具包)和 AggLayer(聚合层)。
不过我们还有一些正在运行项目,如 Polygon PoS 链、Polygon zkEVM 以及即将在测试网上线 的 Polygon Miden,这些项目之所以保留,是因为它们展示了 Polygon CDK 和 AggLayer 在生产环境中的应用,并且这三个项目都将基于 ZK 技术。
另外,这些不同的项目展示了不同的属性,这也展示了 Polygon CDK 构建多样化链的能力。例如 Miden 将支持客户端证明,这使得它非常适合构建订单簿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因为客户端证明允许用户在自己的设备上创建和取消订单,同时保持隐私且不占用任何区块空间。
我们是有意这样做的,目的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你说得对,我们之前做的事情太多了。
mert:目前两个最大的 L2 是 Optimistic 和 Arbitrum,都采用了欺诈证明。尽管明显未来将朝向零知识证明(ZK)发展,但目前仍处于一种奇怪的中间状态。你们对 Optimistic Rollup 当前状况怎么看,你们如何看待 ZK 技术对未来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这种 “中间状态” 的背景下?
Brendan:我确实认为用户非常看重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开发者体验,并且认为 Optimistic Rollup 因为在市场上更早推出(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相较于 ZK Rollup 在安全性上做出了妥协),因此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开发者体验。
我认为在中期内,所有执行层的技术(包括各种证明和零知识技术)将会变得商品化,意味着任何人都能使用这些开源技术,进而促进更多项目成为 ZK L2 解决方案。
对我们而言,重点在于 AggLayer,因为如果执行层技术变得商品化,那么重要的是理解网络效应如何积累,以及不同的 Rollup 如何协作以带来更多正向结果,而我们认为这种协作将会围绕 AggLayer 进行。
最后,我认为 Crypto 整个行业目前在用户体验和开发者体验上做得相对不错,但在安全性推进方面可能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Marc:说实话,对于这种现状我们也挺失望的。从 Polygon 的角度来看,我们在 ZK 技术上的投入了接近十亿美元,而其他一些链通过走捷径来快速上线并改进用户体验,从而快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幸运的是,ZK 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每一次迭代都令人印象深刻,不断打破性能预期,这一点部分归功于像 Brendan 这样的团队所做的努力。
我们最初进入 Crypto 行业,是因为加密技术能够以安全的方式实现一些 Web 2.0 环境中无法做到的 “酷炫” 的事情。然而,太多的所谓 “Rollup” (有时我甚至不愿称它们为 Rollup)通过走捷径来快速启动和吸引用户,但是却牺牲了安全性,这与我加入行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过 Crypto 行业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金融层面其实在鼓励大家采取这些捷径,还有社交层面,某些链走捷径的行为也被社区所接受。
我们需要反对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通过建立技术基础,让人们看到根本不需要采取这些捷径。最终,我们应该回归到真正试图构建的东西的根本上 ,以一种可扩展且统一的方式实现它。
Dan:你提到你们在 ZK 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目前运行一个证明系统的成本是多少?有多少延迟?虽然我知道目前这块的技术发展得很快,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以回答,但是我想知道目前业内的情况是怎样的?
Brendan:我可以说一下我们的 Type 1 的基准测试结果,按照 Vitalik 提出的分类,Type 1 是与以太坊或 EVM 兼容性最高的操作,但同时也是最昂贵的,因为 EVM 对于 ZK 操作来说并不高效。
根据我们对以太坊 L1 区块生成的证明进行的测试,每笔交易的平均 ZK 证明成本在 1 到 2.1 美分之间。这还是在我们们将证明系统从 Plonky2 升级到 Plonky3 之前,预期这次升级加上对证明单位进行的优化,将使成本降低 30 到 50 倍。
升级完成后,延迟预计大约是 30 秒,无论交易的复杂性如何,因为我们能够将交易分解成子交易块。至于成本,大概在几十分之一美分到百分之一美分之间。
Marc:在 AggLayer 中有一个证明聚合(proof aggregation)的概念,核心思想是,可以为多个用户和不同链上的交易生成单个证明,然后将这些证明聚合成一个更大的证明,并最终将其提交到以太坊上。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尽管生成单个证明的成本已经被优化并大幅降低,但通过证明聚合,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在所有用户之间分摊,使得从整体上对以太坊进行证明的成本变得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选择从 MATIC 到 POL 的代币迁移
Dan:最后我想问一个关于代币迁移的问题。你们选择了将 MATIC 代币迁移到 POL 代币,我很赞赏这一决策,但目前行业内出现了团队发行多个代币的新趋势,这通常发生在应用层,例如 Velodrome/Aerodrome, Unibot/UniSol, 等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团队选择在相同品牌和代币下持续 Build,而不是发行多个代币。
你们选择了将 MATIC 代币迁移为 POL,伴随着一些经济模型上的细微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考虑到原代币大约在四年前发行,而对代币的理解和期望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很好奇,你们为什么选择迁移代币,而不是发一个 AggLayer 相关的新代币,并保留 MATIC 代币来服务于 Polygon PoS 链?
Marc:这里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迁移。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代币无法升级,而团队希望引入一些新功能,这些功能在原有代币架构下无法实现。
POL 的一个功能是支持 Staking Hub,但是我们之前并没有深入谈论过,虽然一些热衷代币经济学的人会很关心这个,以及代币的作用。代币的作用之一,是实现对 CDK 链上排序器等元素的去中心化。
引入新代币还允许在经济上支持新 CDK 链的启动,而无需在依赖于早期超高通胀的新代币策略,这在某些生态系统(如 Cosmos)中是常见的启动方式。现在呢,你可以设置一个低通胀率(例如 1%)并将其分配给治理机构,包括分配给新的 CDK 链,新 CDK 链可以在不必立即推出自己的代币的情况下,利用高市值代币的经济安全性启动。这种策略为新链的经济安全性和成熟度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健的基础,允许它们在经济模型真正有意义并准备好时,再推出自己的代币。
因此,我们推出 POL 新代币并非想引入一个全新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持原有代币的目标不变,只是因为原代币 MATIC 技术上的限制无法升级。
Dan:这次讨论非常精彩,全面地展示了 Polygon 的目标、它正在努力实现的未来状态以及构建方向。最后,感谢 Marc 和 Brendan 的加入,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讨论 Polygon 的新发展。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dnCOUvXcc&t=1s
编译:Polysphere
欢迎报名 Polygon 香港线下活动
4 月 6 日下午 13:00,Polygon 中文社区 Polysphere 将在香港举办 Polygon 线下活动!如果你想了解:
Polyg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如何看待当前加密世界?
Polygon2.0 是一个什么样加密版图?
Polygon2.0 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Polygon 的生态发展如何?
投资人视角下,新一轮市场趋势是怎么样的 —— 模块化、互操作、ZK?
欢迎报名 Polygon 的香港活动!一起来面基,解密 Polygon2.0!
报名链接:https://lu.ma/polysphere
也可扫描二维码
阅读更多
Polygon PoS 进行了 “那不勒斯” 升级,引入并行 EVM,提高性能!
Libre 已上线!使用户可以在链上访问表现良好的传统基金 Brevan Howard 和 BlackRock!
Polygon 周报 | 世界第四大铁路在 Polygon PoS 推出 NFT!Astar zkEVM 日交易量增长 800%
关注我们
推特 X:https://twitter.com/Polysphere2024



长按二维码
关注小助手微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