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理的无形之网:当互联网不再为人类而设
在虚拟世界中,形式和功能需要一个第三要素:内容。
形式、功能和内容是数字体验核心,在虚拟世界中需内容这一要素
平衡被打破,形式、功能和内容开始分崩离析
自主智能体崛起,以非人类方式在网络中导航、处理和互动
网络转向以智能体为主导,设计需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中心
在虚拟世界中,形式和功能需要一个第三要素:内容。
撰文:rm
编译:深潮 TechFlow
曾几何时,互联网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每个应用、服务和产品都将形式、功能与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Louis Sullivan 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理念影响了建筑和设计的思维方式,而 Dieter Rams 的优秀设计原则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理念的发展。然而,这些理念在数字领域中并不完全适用。在虚拟世界中,形式和功能需要一个第三要素:内容。
形式、功能和内容一直是数字体验的核心。形式是我们看到的——视觉效果、装饰和氛围。功能是我们的操作方式——我们如何进行互动、探索和体验。而内容则是其中的意义、数据和信息。这个三要素结构定义了数字设计,塑造了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
但最近,这种平衡似乎正在被打破。形式、功能和内容开始分崩离析,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结合。我们看到这些元素被分离开来,失去了过去那种统一的体验。
我们过去经历了许多次的捆绑与拆解,但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曾经完整的体验如今正被拆解成独立的动作。整个服务现在可以被简化为一次 API 调用或一个智能合约。我们的互动分散在服务器端的处理和客户端的界面之间,留下的只是一些模块化的碎片,而非完整的系统。
当你使用新的搜索引擎时,你不会看到过去那种形式、功能和内容的协同工作。你不再处于形式、功能和内容的共生关系中。你看到的是分散的片段,它们被整合成一个定制的新界面。我们已经超越了统一的网络,进入了一个由松散连接的碎片组成的世界。
但如果这种拆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演变呢?如果是因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正在发生变化呢?
一种新型用户正在出现:自主智能体。有些人称它们为机器人或代理程序,但本质上,它们是自我引导的系统——自主智能。与传统的 AI 不同,传统 AI 通常嵌入在人类为中心的设计中,而自主智能体则以不依赖人类美学、流程或用户体验的方式在网络中导航、处理和互动。它们不需要我们所需的形式,也不需要用户友好的功能。它们只需要对内容和动作的直接访问。
这标志着代理网络的崛起——一个主要用户不是人的互联网。代理可以抓取、浏览和执行任务,而无需考虑传统的界面。它们跳过装饰,绕过体验,直接获取数据。
而变化在于:在一个代理用户越来越多的网络中,我们人类正在成为少数。为何要为成千上万的人类用户设计,当数十亿代理可以以极高的扩展性和几乎无延迟地使用同样的系统?当主要「受众」不再是人类时,传统的形式、功能和内容的理念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曾经定义互联网的三要素不再如过去那样必要。
如果网络正在转向以智能体为主导,我们该如何为这些自主智能进行设计?构建一个主要服务于非人类用户的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这种转变意味着从以人为中心的体验转向以智能体为中心的架构。那些注重效率、数据和机器可读性的界面将取代传统的用户友好设计。我们需要实现高度的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让智能体能够无缝地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而不受视觉或体验的限制。文档、界面和内容可能会被精简到最基本的要素——这不是为了引导人类,而是为了指导自主智能如何以机器的速度与网络互动。
在一个智能体优先的互联网中,每次交互都是为它们的需求而优化的,而不是为我们的。熟悉的用户体验将被取代,变成了一个我们人类可能难以辨认的数据密集型环境。
随着智能体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我们人类意味着什么?当网络被优化为服务自主智能时,我们将身处怎样的互联网?我们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只是这个网络中的次要用户,成为一个并非为我们设计的空间中的访客。
或许我们的互联网需要按需生成——一个覆盖在以智能体为主的网络上的动态层,仅在我们需要时才出现,并迅速消失。这样的体验可能更像是根据我们的需求临时生成的界面,而不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固定界面。
但如果我们首先为自主智能设计,那么这对品牌、产品和内容意味着什么?如果数字空间优先考虑机器的可读性和并行处理,而不是人类的互动,那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我们正处于一个可能不再将我们视为主要用户的互联网的边缘。一个不再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网络,逐渐脱离了我们的掌控。我们创造了它,但它正在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地改变——为那些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智能体重新塑造自己。
我们准备好迎接一个我们只是访客而非原住民的互联网了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AI 代理的无形之网:当互联网不再为人类而设
在虚拟世界中,形式和功能需要一个第三要素:内容。
深入 2024 东南亚与印度加密格局:印度采用率居榜首,印尼跃升第三
新加坡在稳定币采用和商户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菲律宾则专注于边玩边赚游戏和汇款业务,而越南则优先发展点对点交易所。
从 DOGE 到 WIF,解析 Meme 的分层演进与资金轮动
资本自然会不成比例地集中到高市值资产,因为投资者大多懒惰,喜欢寻找确认偏差。
空投一网打尽,收藏好这份 2024 年第四季度 76 个最全空投指南
按照参与门槛分为免费参与和付费参与两类,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空投策略。
对话 Pantera 研究合伙人:AI 将重塑加密经济,一场资产稀缺与技术丰盈的新博弈
深入探讨区块链上的自主 AI 智能体,讨论它们的角色如何变化、AI 如何推动市场的演变,以及区块链是否适合成为 AI 的基础。
比较空投与 ICO:集中解锁引发抛压,分散释放稳定价格
ICO 通常会设置锁仓期,以减少早期抛售的压力,而空投很少采取这样的限制措施。
从 Coinlist 到公链明星:数读 Solana 的崛起
在 2024 年,Solana 的链上活动增长了近 1900%,每月活跃地址达到 1 亿。
怎么发现下一个金狗在哪? 寻找那些能调动你情绪的标的
在 Meme 币中,情商(EQ)远比智商(IQ)重要得多。
AI 进军 Meme 大竞赛:从玩梗到创造价值,一场关于效用与乐趣的较量
有意识的 Meme 正朝着自己的舞台前进,大多数将开始在其代币中融入实用性。
Web3 项目基金会迷思:创始人必读代币发行避坑指南
在加密世界中,「基金会」是创始人购买的产品中最不被理解且最昂贵的之一。
寻找高溢价 L1 代币:既能被你需要,也能为你生息
最优秀的产品不需要依赖 Token,而最优秀的 Token 也不需要依赖产品。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