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1月05日
别掉进“八个瑞士卷怎么分”的话题陷阱。据红星新闻,​​“8个瑞士卷怎么分?”近日,相关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 据报道,这个问题源自一女子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8个瑞士卷怎么分”冲上热搜,一女子视频记录家庭琐事引发争议。此事可能为真或假,若调查浪费资源且没必要。将琐事扩大为热门话题有害,把它当网络“花絮”看待为宜,应远离“话题撕裂”。

📹女子记录家中瑞士卷分配引争吵,老公批评她

🤔事件真假难辨,调查既浪费资源又无必要

🚫将琐事扩大成热门话题有害,应视为网络“花絮”

💡远离“话题撕裂”,保持理性

别掉进“八个瑞士卷怎么分”的话题陷阱。

据红星新闻,“8个瑞士卷怎么分?”近日,相关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

据报道,这个问题源自一女子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则视频。视频记录了她与老公的一次争吵:家里买了一盒瑞士卷,总共8个,女儿吃了2个,儿子吃了2个,老公吃了2个。夜深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她拿出剩下的2个瑞士卷自己吃,还没进嘴里,就遭到了老公的一顿批评,理由是家长应多以身作则多吃正餐少吃零食,而且如果妈妈吃了,孩子就没得吃了。

理性地说,有两种可能,一是这条视频记录的是真事。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视频内容只是一个段子。正如一些网友怀疑这多半是编的,就是为了挑起对立和矛盾来博取流量。

是真还是假,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而如果要对这样一起生活琐事加以调查摸底,不仅浪费公共资源,也没有必要。

但可以肯定的是,将一起琐事扩大成为热门话题,让公共空间弥漫疑云和阴云,那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即使这一事件不假,确实系当事人的真实经历——疑似其本人回应“是真事”,但将清官也理不清的“家务事”放大到网络上来说,或许更多是起到一个消耗家庭情感的作用。何况,当事人也可能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树洞”,也没有想到会有被全民围观的结果。但任何人都该清楚,即使隐晦如“树洞”,也有急剧膨胀,制造出个体难以承受效应的可能性。

无论事件性质如何,旁人都不妨把它当成一段网络“花絮”看待就好。正应了这句话,一旦把“花絮”当成严肃话题,不仅正襟危坐地“做题”,还陷入牛角尖,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家庭稳定,那就属于别人挖坑自己跳了。

确实,谁都有权利评判一件事,且谁也无法预料自己的一次点击会成为网络海啸的一份力量,但须知,“秦朗巴黎丢作业”的殷鉴不远,点到为止,远离“话题撕裂”,不扩大,不伤人,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理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八个瑞士卷 话题陷阱 理性看待 网络花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