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打工,人生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
笔者作为一个在深圳工作生活多年的人,平时见到年轻人说的最多的口头禅就是“搞钱”,“财富自由”,“早日退休”…
但很多人没细想过的一个问题是,在我们这,仅仅靠打工是没办法【致富】的,靠打工最多赚个吃饭钱,如果卷疯狂加班可能还能“加个鸡腿”,对绝大多数打工的普通人来讲,最好的归宿可能就是辛辛苦苦攒钱还贷几十年,回老家买套房子
但是,一旦生活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比如投资亏了、被人坑了、房驾跌了…你这几十年“如履薄冰”的生活可能就折进去了。所以你首先要认清一个真相,这个在畅销书《纳瓦尔宝典》里也说过,“”致富,跟工作的努力程度没什么必然联系。”
当然,这里我不是说让你不要努力工作,而是要清楚把人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比如前10年你拼命去卷职场,到了35岁的阶段,还要继续和年轻人卷,靠工资收入干到退休吗?(尤其是现在到了一个时代螺旋前进的下行期,职场只会越来越难)
所以,在收拾行囊继续出发前,你要有2个思维升级
1,重新认识财富
财富,不是仅仅指能花的钞票,而是一种【资源】,真正懂钱的人,会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在睡觉之后依然能源源不断地为ta创造“睡后收入”
比如,如果你买了一套门面,每个月都能收到稳定的租金收入,那这套门面就是你的财富,它不需要你每天都像上班一样去打理; 再比如某些名人写书或出了课,只要一直挂在网上就会一直有收入;甚至,你在老家有几只会下崽的猪,都算财富
重点是,要把钱变成【财富】,而不只是用来享受花掉了
2,赚钱效率是有3个等级差别的
关于这一点的更详细说明,我之前写过一篇爆款文章《存钱,尽可能多存,能存多少存多少》专门剖析过,感兴趣可以去我主页查看,简单总结来说就是
世界上赚钱的效率其实是有3个高低等级的。赚钱效能最高的是资金钱生钱;其次是土地赚钱;效能最低的是靠出卖劳动力赚钱,也就是打工
上面说过,钱其实是一种资源,是你把钱变成【财富】的话,它就能持续帮你创造睡后收入,金钱永不眠。而不懂的人有了钱就直接花掉了。历史上的著名故事你肯定听说过,大航海时代最先富的是西班牙,他们在美洲发现了银矿,钱源源不断运回本土供贵族享乐。而英国人有了钱都是购买资产投入再生产,让钱生钱。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其次,土地是也是优质资产,大部分现实世界的生产活动都要嫁接在土地上,你开店、开公司、甚至社交活动…都要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
最后,打工能获得的收入是相对固定的,甚至你一辈子都打工的话一生的收入基本就能被算出来。比如你从小就品学兼优,毕业后去了一线城市工作,在25岁时找到了一份收入很不错的工作,一个月工资1万5,一年就是18万。工作35年,不考虑普调和通胀的情况下,你一生积累下来就是630万收入。这630万是你打工一辈子赚的钱
如果你每个月花6000元,35年工作期就是252万。假设退休期25年,还需要180万。收入似乎似乎能兜住了支出
但假设你要买个超过200万的房子和30万的车子,那他的人生财富就是负的了。何况,打工受到体力和年龄限制(我们这的职场氛围,35岁一到恨不得直接就拖出去埋了
所以再强调一遍,你一定要记住只会埋头打工,这辈子就会一直打工,人生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要清楚地把人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